深入理解linux的微内核与单内核(2)

  单内核(Monolithic kernel)――单内核是一个很大的进程。它的内部又可以被分为若干模块(或者是层次或其它)。但是在运行的时候,它是一个独立的二进制大映象。其模块间的通讯是通过直接调用其它模块中的函数实现的,而不是消息传递。单内核的支持者声称微内核的消息传递开销引起了效率的损失。微内核的支持者则认为因此而增加的内核设计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可以弥补任何损失。

  我并不想讨论这些问题,但必须说明非常有趣的一点是,这种争论经常会令人想到前几年CPU领域中RISC和CISC的斗争。现代的成功CPU设计中包含了所有这两种技术,就像Linux内核是微内核和单一内核的混合产物一样。Linux内核基本上是单一的,但是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集成内核。前面一章所介绍的内核模块系统将微内核的许多优点引入到Linux的单内核设计中。(顺便提一下,我考虑过一种有趣的情况,就是Linux的内核模块系统可以将系统内核转化成为简单的不传递消息的微内核设计。虽然我并不赞成,但是它仍然是一个有趣的想法。)

  为什么Linux必然是单内核的呢?一个方面是历史的原因:在Linus的观点看来,通过把内核以单一的方式进行组织并在最初始的空间中运行是相当容易的事情。这种决策避免了有关消息传递体系结构,计算模块装载方式等方面的相关工作。(内核模块系统在随后的几年中又进行了不断地改进。)

  另外一个原因是充足的开发时间的结果。Linux既没有开发时间的限制,也没有深受市场压力的发行进度。 所有的限制只有并不过分的对内核的修改与扩充。内核的单一设计在内部实现了充分的模块化,在这种条件下的修改或增加都并不怎么困难。而且问题还在于没有必要为了追求尚未证实的可维护性的微小增长而重写Linux的内核。(Linus曾多次特别强调了如下的观点:为了这点利益而损耗速度是不值得的。)后面章节中的部分内容将详细的重新考虑充足开发时间的效果。

linux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zwfd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