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小结-团队管理类 (2)

心态一: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发现这些坏味道,只要不影响自己负责的模块,就不提出。但在本地有记录,此处可以如何如何改进,等以后告知相关模块负责人。

心态二: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也可以说是程序员洁癖,看到一些不合时宜的代码,则要对外抛出,主动给自己或其他人找事做。

心态三:本着投入产出比来说,要看情况抛出。比如,重构这块代码能够带来显著的效果,并且自己已有一套重构方案,那就可以提出,如果这块代码不痛不痒,而当前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去做,那就视而不见。

这三种心态,没有绝对的对错,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执行不同的选择吧了。

这里面抛出的意思时,把准备要改动的范围提出,改动带来的好处和可能的影响也一并提出,至于具体要不要完成,不是重构实施者来决定,而是有团队小集体来决定。

自己的体会,写代码是创造,改代码是修补,读代码是吸收。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读代码和改代码上。产品人员提需求,开发人员提重构,测试人员提Bug。

当发现现有软件的Bug时,整理清楚问题复现的路径和环境,告知测试人员,让他们推送Bug的产生。如果发现问题出现在自己负责的模块,那么理所应当要修复它们,这里不是指的马上修复,而是将可复现的路径告知测试,提Bug单后,照单修复。做到在SVN上的每一次提交,都有对应的Bug单、需求单或者重构优化单,这些单才是开发对接产品、测试和运维的依据。

针对关键组件,可以由老带新,以结对编程的方式,传承经验。

对于重要的修改,可以用patch的方式先做做code review,确认无误后再提交。

每个具体模块都要有模块责任人,每个人对自己的模块负责,当其他模块出问题时,直接告知对应责任人即可。可将每个人与负责的模块汇总成表格,给测试或者是其他团队成员来查看,方便测试人员快速对接问题的开发人员。

周报管理

在每周的工作总结,不仅仅要写已完成的工作内容,哪些未完成的工作,遇到棘手问题的工作内容更加有记录价值的。自己针对该问题和哪些人有讨论,分析遇到的问题,这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

一项任务进度的描述,不能只有未开始和已完成两种状态,在汇报任务进度时,先要将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目前已经完成了哪些子任务,还剩下哪些子任务待完成。

在指定年度工作计划时,个人工作目标需要和团队(或者说是部门)的目标一致。
比如说,部门目标是注册用户量过20W,每天交易量要保证是5亿,那么对于负责交易模块的同事,要围绕上述目标来设计。工作内容职责范围均以此为依据,对于其他技能的提高,也要结合当前工作职责来描述,为了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学习,不要脱离工作职责范围而去胡乱学习,切记写些个人爱好学习之类与工作不相关的内容,这会让审阅者认为你在不务正业。记住,公司不是请你来学习的,而是要你来解决问题的。

在梳理工作小结时,需要有逻辑条理,不能一上来就写你完成了什么功能,还有那些功能没有完成,让别人一下子进入太具体的工作细节描述,很容易绕晕的,不好从更高层次看清你目前工作的全貌。可以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来整理工作内容和工作完成情况。

放权问题

合理放权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一个人可在直接高效管理6个人,对每个团队成员能够很好管控。随着团队规模扩大到12个人,事必躬亲就略显吃力,各个员工管理起来开始困难,当规模快接近20人时,如果管理者还想着每天和20个人都有技术和项目的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下属中是否有职业规划走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的员工,有的话,注意及时给与机会成长,这样一来,既可以建立层级梯度团队,又可以留下优秀员工,同公司一同成长。

做领导要合理放权,也要用于承担责任。

在此分享一篇好文章:IT小团队管理者的突围之道

技术思维

技术思维是总从技术的角度去考虑事情,凡事必追求确定性,容不得半点含糊,一是一,二是二。而真实世界的事情不是if-else或者 switch-case就可以解决的,往往存在权衡和取舍。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只有针对当前场景最适合的解决方案。比如产品经理提出了一个对用户很有价值的事情,但是从技术角度上面去实现,会很复杂,这种情况下,如果技术人员不考虑实际用户的需求,以实现复杂性或者影响框架等作为简化需求的理由,就是典型的技术思维,而不是产品思维。技术人转行做产品经理的,技术是他的优势,如果摆脱不了技术性思维,那么将会极大的制约产品的发展。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gjf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