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雪龍”號9月24日電 專訪:北極科考圓滿收官 為極地事業發展夯實基礎——訪中國第九次北極科考隊領隊朱建鋼
新華社記者申鋮
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日前已結束全部科考作業。這是自然資源部成立后組織實施的第一次極地考察,是完善北極觀測網、開展北極業務化觀�監測的重要航次。
本次考察承擔著13項業務化項目、9項國家科研計劃支持項目和3項國際合作及其他項目等科學考察任務。在“雪龍”號返航途中,記者專訪了考察隊領隊朱建鋼。
“本次考察計劃為期79天,但因故推遲了10天出發,實際隻有69天。然而,考察任務卻沒有減少,可以說是時間短、任務重。”朱建鋼說。
自7月20日從上海出發以來,考察隊先后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中央海域開展了科考活動,其中冰區航行3815海裡,最北到達北緯84.8度。朱建鋼表示:“總體來看,我們圓滿完成了既定目標,取得了豐碩成果。”
他介紹說,考察隊開展了海洋基礎環境、海冰、海底地形、生態和漁業等要素調查,極大地拓展了我國北極海洋學調查的內容,進一步夯實了北極業務化監測的基礎,進一步補充完善了我國北極業務化觀�監測體系,對我國北極科學研究、業務化監測體系建設、北極環境評價做出了積極貢獻。
回顧兩個多月的考察歷程,朱建鋼認為“堪稱完美”。考察隊克服了北冰洋高緯度區域海冰高度密集、沿航線天氣復雜多變、部分作業任務需要多個支撐體系配合等多重挑戰,最終安全順利地完成了全部考察任務。
曾經兩次參加過南極考察、有過副領隊經歷的朱建鋼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北極,也是第一次擔任北極考察隊領隊。“面對完全陌生的北極,出發前,我心中還是有些忐忑。如今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滿載成果而歸,這離不開整個考察隊團結一心、不畏艱險、努力拼搏、頑強奮斗。”
談及北極考察的意義,朱建鋼表示,作為近北極國家,北極氣候變化對我國的氣候環境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影響。與此同時,北極海冰快速變化對航道的影響、北極環境保護等問題越來越受國際關注,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對北冰洋重點海域的考察力度。
“本航次為促進我國極地事業發展進一步夯實了基礎,為維護和促進北極的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他說。
朱建鋼還表示,“雪龍2”號科考船日前已成功下水。展望未來,“雪龍”系列將有效提升我國北極考察的支撐能力,使我國北極考察從時間和空間上得到有效拓展。
(責編:王仁宏、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