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 (5)

定义: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准确地说,它是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制定的有关通信规则约定的集合

三要素:

语义:涉及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与做出何种响应

语法:涉及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时序:涉及速度匹配与事件顺序

协议很复杂

协议必须将各种不利的条件事先都估计到,而不能假定一切情况都是很理想和很顺利的

应当注意:事实上难免有极个别的不利情况在设计协议时并没有预计到。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协议就会失败

因此实际上协议往往只能应付绝大多数的不利情况

服务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

只有那些被高一层实体“看得见”的功能才能称为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这三个阶段

无连接服务

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连接

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这种服务常被描述为“尽最大努力交付”(best effort delivery)或“尽力而为”

服务和协议的关系

服务是垂直的,协议是水平的

N 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 N 层的服务而无法

在 N 层协议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 N 层能够向 N+1 层提供服务;要实现 N 层协议,需要使用 N-1 层提供的服务

服务原语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

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 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请求(Request):服务用户向服务提供者请求服务,如请求建立连接、请求发送数据、请求拆除连接等

指示(Indication):指示事件,如对方数据到达、收到对方建立连接请求

响应(Response):对指示原语响应,如接受连接

证实(Confirm):报告服务用户对先前请求的答复

3.网络参考模型

两个最重要的网络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

分层的优点: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OSI模型

低三层统称为通信子网,高三层统称被通信子网

高四层为端-端层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

物理层

功能: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流

内容:同具体的物理媒体有关

接口特性:

物理接口:

机械特性:如接插件规格

电气特性:如信号电平

传输规则:

功能特性:如引脚功能

规程特性:如何通信

比特编码

数据率

比特同步

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时钟同步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

数据链路层

功能:在相邻节点无差错地传输一数据

内容:

寻址和封装—加入头尾信息(如头部的源和目标的物理地址)

同步—通知接收者开始接收帧数据

差错控制——加入数据校验码

流控制—协调收、发双方数据传输速率,以免收方缓冲溢出

节点到节点的数据传输

组帧、物理寻址(帧头增加物理地址)

流量控制、差错控制、访问控制(接入控制)

网络层

功能:将分组穿过通信子网从信源传输到信宿

内容:

路由选择:如何在多条路径中选择,穿过子网

拥塞控制:控制分组流入子网的流量,以免子网过载,性能下降

数据分片和组装:将长的分组分片,以使能在短分组网络上传输

网络互联:多个子网之间进行互连

逻辑寻址、分组转发

传输层

功能: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内容:

连接管理:建立连接、发收数据、拆除连接

报文分割和装配:将上层的长数据报文分割成小的段进行传输

端到端的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分流和多路复用

会话层

功能:在两个互相通信的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同步会话、会话活动管理、对话控制

内容:

会话管理—负责建立、清除对话连接,进行对话管理,用数据令牌跟踪控制哪一方有权发送数据

同步—在数据流中插入同步点,网络故障时从最近的同步点恢复

活动管理——一次会话分成多个活动,对各个活动进行管理

表示层

功能:提供数据或信息语法的表示变换,以确保不同表示方法的计算机能互相通信

内容:

各机器内部的数据表示与网络传输的抽象数据表示之间的变换

数据的压缩/解压缩

数据的加密/解密

语法、语义问题(编码)

应用层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gzfz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