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一个“好的”测试用例?
“好的”测试用例一定是一个完备的集合,它能够覆盖所有等价类以及各种边界值,而跟能否发现缺陷无关
举栗子
被测软件——鱼塘
软件缺陷——鱼
测试用例集——渔网
“好的”测试用例集就是一张能够覆盖整个鱼塘的大渔网,只要鱼塘里有鱼,就能给捞上来;
如果渔网本身是完整合格的,那么捞不到鱼,就证明鱼塘中没有鱼,而渔网的好坏与鱼塘是否有鱼无关
“好的”测试用例必须具备哪些特征整体完备性:一定是一个完备的整体,是有效测试用例组成的集合,能够完全覆盖测试需求
等价类划分的准确性:对于每个等价类都能保证只要其中一个输入测试通过,其他输入页一定测试通过
等价类集合的完备性:需要保证所有可能的边界值和边界条件都已经正确识别
三种最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划分
边界值分析
错误推断法:基于对被测试软件系统设计的理解、过往经验以及个人直觉,推测出软件可能存在的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方法。强调的是对被测软件的需求理解以及设计实现的细节把握
错误推断法的例子如何设计出“好的”测试用例 大栗子:测试面向终端用户的GUI测试
最核心的测试点:验证软件对需求的满足程度
如何做到:在需求分析阶段和技术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
成效:设计出从终端用户使用场景考虑的端到端的测试用例集,主要验证各个业务需求是否被满足,基于黑盒的测试设计方法
重点:在具体的用例设计时,首先要搞清楚每一个业务需求所对应的多个软件功能需求点,然后分析出每个软件功能需求点对应的多个测试需求点,最后再针对每个测试需求点设计测试用例
绕吗???(;´д`)ゞ
小栗子:以“用户登录”功能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先看看【用户登录】功能的映射关系图
两个关键点:从软件功能需求出发,全面地、无遗漏地识别出测试需求是至关重要的,这将直接关系到用例的测试覆盖率。 比如,如果你没有识别出用户登录功能的安全性测试需求,那么后续设计的测试用例就完全不会涉及安全性,最终造成重要测试漏洞。
对于识别出每个测试需求点,需要综合运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和错误推测方法来全面设计测试用例。
以用户登录的功能性需求为例首先对“用户名”和“密码”两个输入框分别进行等价类划分,对于无效等价类的识别可采用错误推测法(如:用户名包含特殊字符)
然后补充输入框的边界值用例,如:为空、用户名长度刚刚大于限定长度
设计测试用例的高级经验 深入理解被测试软件的架构,发现系统边界以及系统集成上的潜在错误必须对内部的架构有清楚的认识,比如:数据库连接方式、数据库的读写分离、消息中间件的配置、缓存系统的层级分布、第三方系统的集成
必须深入理解被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细节、内部处理逻辑只根据测试点设计测试用例只能覆盖“表面”一层,往往内部处理流程、分支处理无法覆盖完全;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代码覆盖率指标找出可能的测试遗漏点
引入需求覆盖率和代码覆盖率来衡量测试执行的完备性后续介绍
评论区额外“加餐”【需求合理性测试】即用户体验测试也是现在很重要的一点
在快速迭代的敏捷开发节奏下,无需把每条用例都写的这么复杂,重要的是把测试点写清楚,不是要把那些显而易见的步骤,环境,预期写的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