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来谢华亮:AI 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 (2)

然而这种情况已经是过去,未来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年四月份,国家提出来教育信息化 2.0 ,它要求除了信息化的升级,更多在技术素养转变,要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要个性化教育,大规模因材施教。2018年开始全国变化的新高考改革政策也反映出这一点。现在新高考是 3+3,除了语数外三门课以外,剩下三门课由你选择,比如未来想当记者就学文科,就是地理、历史、政治,如果未来想当程序员那你可能学的就是物理、化学、生物。从 2018 年新高考改革以后,未来的考试会比以前更适合每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整个中国目前的教育改革。在大的目标和方向下,意味着在未来核心一定是个性化,个性化的底层一定要依靠人工智能做支撑。新高考的核心是整个国家战略的变化,希望在未来 15 年或 25 年后,我们国家的人才能够跟美国有正面竞争,我们不再是每个人都念一样的内容,而是要更创新,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在日常教育的方向里,常规至少有四个环节:教学、学习、考试和管理。前面三部分都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来进行的,管理一般是学校对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现在做了哪些应用来支撑前面说的这些情况。

01 AI 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比较常见,但与教育学习有什么结合点?比如念一个单词:desk,按照标准音复述这一段英文,软件会给我一个评分。我们知道日常背单词是非常辛苦的事情,特别厉害的人一天可能背一千个,普通人大概就背一百个。如果做这个发音训练,如果让老师教我就非常痛苦,不可能老师天天听你一个单词背十遍。而通过不厌其烦的机器进行语音识别,就可以用机器通过发音打分,来判断我的发音。如果我是一个小朋友,可以进行 A 到 Z 的阶段划分,就可以不断地训练,而且口音不会偏,避免 chinglish 的情况。这就是语音识别的一个场景,属于自学的环节。

02 魔镜系统

我一句话来解释魔镜系统:它是一个视觉系统,把学生的实时状态收集以后进行呈现,最后做数据汇总,反向推动老师教学,推动学生自律过程。

我们在「双师课堂」上推出了一个场景,叫「专注之星」。先解释一下「双师课堂」:「双师」是现在教育一种新的模式,比如在海淀的人大附中,有非常优秀的老师,而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想要吸收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让北京的老师通过摄像头,以录像直播的形式,以真人大小被其他地区看见。现场还有线下老师,只负责现场收作业、纠正大家的课堂纪律等工作。这样的两个老师结合就叫「双师」。但是这样一来有个弊端,因为老师不在现场,意味着现场学生听着会无聊开小差,于是我们就借助这个「专注之星」来解决。在过程中教室里有一个摄像头,可以把所有人都拍下来,根据坐姿表情给大家做积分。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改进,算是 AI 的一个应用场景。

还有一个应用场景是我们的线下培训机构学而思的小班授课,每个班大概 15 个人。教育焦虑大家可能都有,特别是做了父母之后,面对这样的问题,学而思的小朋友身上会有一个「框」,它可以识别小朋友在课堂的动作,比如他是不是举手了,表情怎么样,是转笔还是跟旁边的小朋友聊天,都可以记录的非常清楚。而且可以生成统计报表。这样一来,可以督促家长和小朋友针对问题及时交流,另外也可以根据课堂效果督促老师。这和「专注之星」一样,可以让整个课堂要趣味化。

以上两个产品对于我之前讲到的三个点——学生的状态、老师的状态、学生课堂状态的自主提升——都非常重要。这些人工智能的产品,我们有个专业术语叫「学业测评」,它用以观察整个学生的状况。除此之外最核心的就是学习过程,学习的过程如果不能人工智能化,就没有意义。

首先是自学,然后是学业测评,都是日常行为的监测。在这个环境里面会涉及到很具体的人工智能实现方法。

03 知识图谱

在我们过去上学的过程中,其实你认真看教育部的纲要,会发现无论什么教材版本,最终都是把相应的知识梳理出来的。比如我们比如说整个高中数学,可以拆解成大的网状结构,每个小点里面形成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对应哪些知识点,知识点下面有哪些考题,这就相当于一个非常大的库,这个大库就是我们最终的知识图谱,每个知识图谱上面有无数延展的内容。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wgwx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