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留之間,外資在華構建“新版圖”(3)

東莞商務局去年底對當地2500家外企所做調查顯示,2016年,22.1%的企業有增資計劃,43.9%的企業計劃加大研發投入,60.5%的企業要開展在中國的內銷業務。

市場准入不斷擴大,將拓展外資在華發展空間。

“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銀行、保險、証券、養老等市場准入”。

深耕中國40余年的工程機械巨擘卡特彼勒,2004年成為工程機械行業首家在華開展融資租賃的跨國企業,創新性的為客戶提供像按揭買房子那樣的融資支持。

“我們在中國市場享受過‘改革紅利’,相信以后會在中國進一步開放中獲得更多機遇。”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兼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其華表示。

一些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要進一步推進解決。“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場持久戰。希望中國繼續加強立法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優化執法環境、提高侵權行為的成本。”陶氏化學亞太區首席技術官姚維廣說。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副總裁王潔等跨國公司負責人也希望中國的投資政策更加穩定。

創新,是中國的機遇,也是外資的機遇。中國美國商會的調查顯示,超過90%的受訪企業認為創新對其企業在中國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硬幣的另一面,挑戰依然嚴峻。

2015年,香港、新加坡、台灣仍是我國吸收外資的前三大來源地,而美、日、英等部分發達國家對華投資在下降。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葛順奇分析,在世界范圍內,美、英、德、法,是對外投資大國,4國多年來佔全球外商直接投資流出量四成左右,但這4國卻是對華投資的小國。

數據顯示,這4國2015年對華投資之和約佔中國吸收外資總量的5%。

“中國應加大外商投資體制改革,減少投資准入限制,提高負面清單含金量,吸引更多來自發達國家的投資。”葛順奇說。

外資來源地更加多元也是中國吸引外資的目標之一。

“以前,人們通常認為,比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對中國投資才是外資,未來這個理念要轉變,外資的來源地會更加多元。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它們會跟中國產生更大經濟協同作用。”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說。

此言不虛。2015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投資達84.6億美元,已超過美、英、德、法對華投資之和。

誰能預料,“一帶一路”,這條跨越時空的彩練,未來將給中國開放型經濟帶來多少機遇?(記者熊爭艷、王希、王優玲、許晟、王攀、康淼、石志勇、楊迪、周蕊、劉巍巍、林建楊、王亞光、王秀瓊)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wjp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