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辯証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2)

還要指出,辯証唯物主義雖然強調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但並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而是認為這種反作用有時是十分巨大的。我們黨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就是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辯証法。廣大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堅定、干事創業精氣神足,人民群眾精神振奮、發憤圖強,就可以創造出很多人間奇跡。如果黨員、干部理想動搖、宗旨淡化,人民群眾精神萎靡、貪圖安逸,那往往可以干成的事情也干不成。所以,我們必須毫不放鬆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設、意識形態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富有時代氣息的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第二,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中國人早就知道矛盾的概念,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聯系的實質內容和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人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從根本上說就是不斷認識矛盾、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

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我們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於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我們面臨的矛盾更加復雜,既有過去長期積累而成的矛盾,也有在解決舊矛盾過程中新產生的矛盾,大量的還是隨著形勢環境變化新出現的矛盾。這些矛盾許多是這個發展階段必然出現的,是躲不開也繞不過去的。

我們黨領導人民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如果對矛盾熟視無睹,甚至回避、掩飾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縮不前,坐看矛盾惡性轉化,那就會積重難返,最后勢必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的突變。對待矛盾的正確態度,應該是直面矛盾,並運用矛盾相輔相成的特性,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推動事物發展。

黨的十八大之后,我們強調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出化解產能過剩,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等,都是針對一些牽動面廣、耦合性強的深層次矛盾去的。如果我們不迎難而上、因勢利導,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這些矛盾不斷積累,就有可能進一步向不利方面轉化,最后成為干擾因素甚至破壞性力量。

積極面對矛盾、解決矛盾,還要注意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面對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在推進這“四個全面”過程中,我們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比如,我們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全面部署,又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既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又強調突出抓好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既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系統部署,又強調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總目標和總抓手﹔既對全面從嚴治黨提出系列要求,又把黨風廉政建設作為突破口,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著力解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問題。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第三,學習掌握唯物辯証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証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証思維能力。當前,我國社會各種利益關系十分復雜,這就要求我們善於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而是要突出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同時,在推進改革中,我們要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准確把握各方利益的交匯點和結合點,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wjxj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