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没有未来,是时候抛弃它了

区块链不过是一项蹩脚的技术,它根本就没有未来。区块链技术之所以没能被大规模采用,主要是因为建立在信任、规范和监管机构之上的系统比区块链所愿景的无信任机构系统运作得更好。区块链在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所以不管它如何进步,也改变不了错误的事实。

去年12月份,我写了一篇关于区块链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受到广泛关注。大多数人并没有停留在技术的争论上,而是强调去中心化可以带来正直诚信。

Venmo提供了免费的汇款服务,但对比特币不免费。去年12月,在我写了那篇说比特币没有实际用处的文章之后,有人就站出来说,Venmo和Paypal正在利用用户的款项来敛财,所以人们应该改用比特币。 

可见,在区块链的无用和它的追随者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事实上,这个人并非比特币的狂热追随者,他只不过是想找到一种既方便又免费的汇款方式,而比特币刚好满足了他的需求。我敢肯定,在现实当中,没有哪一个人会认为区块链是解决他们问题的唯一良方,并因此成为区块链的狂热追随者。

采用数字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零售商已经越来越少了,而区块链最大的推动者(如IBM、NASDAQ、Fidelity、Swift和沃尔玛)大多数也只是光说不练。即使是声名远播的区块链公司Ripple也没有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区块链技术。Ripple公司认为,进行国际汇款最好的方式是不使用Ripple。

区块链是一项技术,而不是某种隐喻

为什么对某些事物的狂热在实际当中却没有什么用处?

人们“臆想”了一个区块链的未来,比如像谷歌或Facebook那样将区块链应用在AI上。之所以出现这些臆想,是因为人们误解了区块链。区块链只不过是一种数据结构,一种线性的交易日志,这些日志通常由计算节点的所有者(也叫挖矿者)产生,他们会因为记录交易而受到奖励。

这种数据结构有两点是值得一提的。首先,修改任何一个区块,都会导致其后的那个区块失效,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篡改历史交易。其次,我们只有与其他人同在一条链上才有可能获得奖励,所以每个参与者都倾向于达成共识。

区块链没有未来,是时候抛弃它了

在《黄金罗盘》这部电影里,尘埃弥漫,并经由意识形成了万物,但区块链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最终会得到一个权威的历史记录。而且,因为共识的形成是基于每个人的利益,所以如果有人加入虚假交易就会导致所有人都得不到奖励。这样一来,遵守规则就变成潜移默化的,不需要政府或警察的介入。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想法。

简而言之,区块链就是这样的一种技术:“让我们一起来创建一长串小文件,每个文件里包含了上一个文件的散列值、一些新数据和算法的答案,如果有人愿意在他们的电脑上验证并保存这些文件,就奖励他们一些钱”。

而关于区块链的隐喻是这样描述的:所有人都把自己的记录保存在一个不属于任何人的防篡改仓库里。

2006年,沃尔玛启动了一个系统,用于追踪香蕉和芒果从产地到商店之间的过程。2009年,他们停用了这个系统,因为它要求所有人都要往系统里输入数据,体验并不是很好。2017年,沃尔玛基于区块链技术重新启动了这个系统。如果有人告诉你说,“果农不喜欢输入数据”,你会怎么回答他?你可能会说,“我知道,那就让我们创建一长串小文件,每个文件里包含了上一个文件的散列值”。如果这样说,他们可能一头雾水,但如果你说,“让他们把记录保存在一个不属于任何人的防篡改仓库里”,他们可能更容易理解。

基于区块链的信任在实践当中土崩瓦解

人们把区块链看成是“未来正直诚信的沃土”,只要使用区块链来解决你的问题,你的数据就会在瞬间变成正当合法的。人们想让什么变得正当合法,只要用上区块链技术就可以了。

要篡改区块链的数据确实很困难,但区块链并非创建正当合法数据最有效的方式。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举实例再谈理论。我们以一个大家较为熟悉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为例——通过“智能”合约购买电子书。区块链在这里起到的作用就是“信任”:你不信任电子书提供商,他们也不信任你(因为你们都只不过是互联网上的互不知晓的个体),但都信任在区块链上进行的交易。

在传统的场景里可能是这样的:你付了钱并等待收货,但商家收到钱之后并没有发货的意思。你唯一能够依靠的是Visa、亚马逊或者政府,让他们帮你解决这类问题。相反,在区块链系统里,通过往一个不属于任何人的防篡改仓库里添加记录来执行交易,不管是汇款还是购买数字产品,都是直接进行的,不需要中间人仲裁,也没有人能够从中窃取好处。这样不是比传统的方式更好吗?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wsx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