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GIS的重要基石,无论何种行业应用,离开了数据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间数据不同于其他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数据,能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自然产生,它需要专门的人员采集、编辑、更新,空间数据生产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壮大的行业。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能够获得的GIS数据不断膨胀,单是这些数据的存储管理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GIS需要管理管理的数据是全球范围的,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使用数据库是自然的选择。我们很难将地理信息技术和数据库分割开来,从来都没有人对使用数据库有过怀疑,问题的焦点是如何使用。应用是多样的,工程、摄影测量和其他技术或行业都有其利用空间数据的特定方式,如果我们试图把多样的需求统一到一种空间数据库的解决方案中,这种努力很可能是无益的。也许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开放、灵活和可扩展的结构,能够动态适应变化。
海量影像数据的建库和发布技术在2005年形成了一轮高潮。 GIS、遥感等领域的多家厂商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产品。现在我们可以在各种设备、各种环境下轻松浏览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影像库的规模也非常庞大,几十G 的数据有时候都不好意思和人家说,建TB级影像库的大有人在。然而各种影像发布技术在Google Earth所表现出的震撼人心的效果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一家从事搜索的企业做出来的产品一下子让在GIS行业浸淫多年的正规军们觉得很没面子。其实, GIS企业和Google这样的网络公司有着不同的盈利模式,GIS企业可能都具备显示三维地球的技术实力,但是它们不可能仅仅是为了好看好玩来开发产品,必须要根据市场的需要,为那些真正买单的人开发产品。如果开发一个全球三维浏览的产品只是用来广告的话,那这笔广告费未免也过于昂贵了。所幸的是有 Google这样的新贵,非常大手笔地做足了遥感和GIS的科普工作,也提升了大家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表现技术的热情。
大众地理信息服务
GIS业界人士一直都期望融入IT主流,让GIS走进千家万户,让GIS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们每天都会收发E-mail,每天都要使用字处理软件那样。大家有这个想法不是偶然的。毕竟我们无论旅游、约会、购物,只要和出行相关,都免不了求助于地图。手机通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句除了“喂,你好”之外,恐怕就是“你在哪里”了。大众地理信息服务就是希望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位置信息,解决大家最常问的“在哪里”,“怎么去”的问题,这方面典型的业务就是以Google,百度,新浪本地搜索为代表的公众地图服务。在GIS开发者的眼里,也许公众地图服务技术并不复杂,有经验的开发者也许都考虑过这个颇有诱惑力的市场。事实上,公众地图服务除了要做的简单易用功能强大之外,还有数据的获取和更新途径,以及最重要的问题:如何从公众地图服务中赚钱?赢利模式是GIS企业在公众地图服务的门槛外看了又看,却始终裹足不前的根本原因。无法清楚地看到利润的增长点,而前期的高投入和大量的公关协调工作使得这项有巨大潜力的业务理所当然地被Google这样有雄厚财力和丰富IT赢利经验的大公司所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