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开发]视频结构化类应用的局限性 (2)

(1)人工标定检测区域。只有在检测区域内部的目标才会被处理,忽略其余检测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一些误检,因为我们只对道路范围内的目标感兴趣。可以自动识别感兴趣区域,但是这个增加了复杂度,并且识别结果准确性不高。

(2)人工标定计数线和测速参照物。交通类应用需要测速和计数,由于二维画面透视成像的原因,需要事先标定各种参照物,这个工作量不仅大还不太好做,因为现实中可能没有合适的参照物给你去标。

这些事先的配置参数跟场景关联密切,一旦场景变化(比如摄像机转动导致画面变化)这些参数统统失效。

 

前端视频采集设备不可掌控

在算法、模型固定的前提下,系统准确性严重依赖于视频画面中目标的分布情况,如果前端摄像机安装位置不理想,太低或太高、拍摄距离太远、角度太偏横对道路行车方向等等,都不利于目标的检出率:

(1)摄像机安装太高、拍摄距离太远。就算在高清画面中(1920*1080),道路上的目标依然非常小,只有近处的车辆才能被算法准确检测到,远处的车辆要么不能被稳定锁定、要么不能识别出正确的车型或者其他属性。

(2)摄像机安装太低。车辆经过视频画面中的时间非常短,大车甚至完全将画面遮挡,导致其他目标无法被即使检测到。

(3)摄像机安装角度太偏。由于安装条件有限,大部分摄像机只能安装在道路两侧,车辆车身遮挡、绿化带遮挡,导致对向车道车辆经过时无法准确检测。

现实场景中大部分前端设备都已提前安装完毕,客户无法根据视频结构化的需求去调整前端视频采集设备,成本太高。

[AI开发]视频结构化类应用的局限性

——摄像机角度太偏,对向车道被大车遮挡、绿化带遮挡——

 

摄像机人为干扰

前面提到过,摄像机角度偏移会造成各种问题,比如配置失效,误检增多、计数测速不准。监控类摄像机大部分都可以人为切换视角,焦距变化、云台变化等等:

(1)出现剐蹭等交通事件时监控员人为变焦。当出现交通事故导致车辆停止,行车道出现行人时,监控员通常会拉近镜头查看具体交通事件详细。

(2)出现拥堵等路况时监控员人为切换预置位。当出现拥堵等路况时,监控员移动云台摄像机360度移动查看拥堵程度。

现实场景中,出于各种原因,摄像机会被人为移动,导致事先配置参数失效、误检增加等问题,这时候需要及时通过视频画面发现场景变化、及时停止检测,等场景恢复之后再恢复检测,但是这种“偏移停检”的算法也做不到100%准确。

[AI开发]视频结构化类应用的局限性

——监控员人为操控摄像机,场景变化——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yds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