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双聚类算法

PS:因为没有找到实际应用的场景,所以两个示例直接采用了官网的示例。以后遇到实际的应用场景了,再替换成实际的例子。

1.算法简介

       双聚类简单来说就是在数据矩阵A中寻找一个满足条件矩阵B1的子矩阵A1,而B1是条件矩阵B的一个子矩阵.

2.算法常用的计算模型

       目前定义双聚类算法有四种比较广泛的方式:(括号中为sklearn官网的说法)

2.1等值模型(常数值,常量行或常量列)

机器学习:双聚类算法

2.2加法模型(低方差的子矩阵) 

机器学习:双聚类算法

2.3乘法模型(异常高或低的值) 

机器学习:双聚类算法

2.4信息共演模型(相关的行或列) 

机器学习:双聚类算法

3.两种特殊的双聚类结果(sklearn官网有算法的) 

3.1对角线结构

 

机器学习:双聚类算法

 

3.2棋盘格结构

 

机器学习:双聚类算法

4.双聚类的两种算法

        双聚类的算法有很多种,这里只介绍sklearn官网提供的两种算法,也就是上述两种特殊结构的算法。

4.1光谱联合聚类(Spectral Co-Clustering)

        说明:因为我们不自己动手写算法,所以这里的公式就略过了。

4.1.1 算法作用

       该算法找到的值高于相应的其他行和列中的值。每行和每列只属于一个双聚类,因此重新排列行和列中的这些高值,使这些分区沿着对角线连续显示。

4.1.1 主要计算过程

      1)按照数学公式对矩阵进行预处理

      2)对处理后的矩阵进行行和列的划分,之后按照另外一个数学公式生产一个新的矩阵Z

      3)对矩阵Z的每行使用k-means算法

4.1.2 sklearn中的函数

     1) sklearn.cluster.bicluster. SpectralCoclustering

     2)主要参数(详细参数)

       n_clusters :聚类中心的数目,默认是3

       svd_method:计算singular vectors的算法,‘randomized’(默认) 或 ‘arpack’.

       n_svd_vecs :计算singular vectors值时使用的向量数目

       n_jobs :计算时采用的线程或进程数量

  3)主要属性

       rows_ :二维数组,表示聚类的结果。其中的值都是True或False。如果rows_[i,r]为True,表示聚类i包含行r

      columns_:二维数组,表示聚类的结果。

      row_labels_ :每行的聚类标签列表

      column_labels_ :每列的聚类标签列表

 4)官网示例

机器学习:双聚类算法

机器学习:双聚类算法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iclusters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samples_generator as sg from sklearn.cluster.bicluster import SpectralCoclustering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onsensus_score data, rows, columns = make_biclusters( shape=(300, 300), n_clusters=5, noise=5, shuffle=False, random_state=0) plt.matshow(data, cmap=plt.cm.Blues) plt.title("Original dataset") data, row_idx, col_idx = sg._shuffle(data, random_state=0) plt.matshow(data, cmap=plt.cm.Blues) plt.title("Shuffled dataset") model = SpectralCoclustering(n_clusters=5, random_state=0) model.fit(data) print(model.rows_[0]) print("*******************************************") print(model.rows_[1]) score = consensus_score(model.biclusters_, (rows[:, row_idx], columns[:, col_idx])) print("consensus score: {:.3f}".format(score)) fit_data = data[np.argsort(model.row_labels_)] fit_data = fit_data[:, np.argsort(model.column_labels_)] plt.matshow(fit_data, cmap=plt.cm.Blues) plt.title("After biclustering; rearranged to show biclusters") plt.show()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yffx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