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之数据类型和持久化及集群模式 (4)

  (2)AOF开启后,支持的写QPS会比RDB支持的写QPS低,因为AOF一般会配置成每秒fsync一次日志文件,当然,每秒一次fsync,性能也还是很高的。

  (3)以前AOF发生过bug,就是通过AOF记录的日志,进行数据恢复的时候,没有恢复一模一样的数据出来。

  Redis的持久化机制就是这两种,二者选择的标准,就是看我们的系统是愿意牺牲一些性能,换取更高的缓存一致性(aof),还是愿意写操作频繁的时候,不启用备份来换取更高的性能,待手动运行save的时候,再做备份(rdb)。rdb这个就更有些最终一致( eventually consistent)的意思了。通常我们会结合使用,毕竟Redis是可集群部署的。

 

 集群

  Redis有三种集群方式:主从复制,哨兵模式和集群模式。

主从复制模式

  通过持久化功能,Redis保证了即使在服务器重启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失(或少量损失)数据,因为持久化会把内存中数据保存到硬盘上,重启会从硬盘上加载数据。但是由于数据是存储在一台服务器上的,如果这台服务器出现硬盘故障等问题,也会导致数据丢失。为了避免单点故障,通常的做法是将数据库复制多个副本以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这样即使有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其他服务器依然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为此, Redis 提供了复制(replication)功能,可以实现当一台数据库中的数据更新后,自动将更新的数据同步到其他数据库上

  在复制的概念中,数据库分为两类,一类是主数据库(master),另一类是从数据库(slave)。主数据库可以进行读写操作,当写操作导致数据变化时会自动将数据同步给从数据库。而从数据库一般是只读的,并接受主数据库同步过来的数据。一个主数据库可以拥有多个从数据库,而一个从数据库只能拥有一个主数据库。部署的时候,主数据库不用配置,从redis的conf文件中可以加载从数据库的信息,也可以在启动时,使用 redis-server --port 6380 --slaveof 127.0.0.1 6379,从数据库一般是只读,可以改为可写,但写入的数据很容易被主同步没,所以还是只读就可以。如果硬盘效率低将会影响复制性能,2.8之后可以设置无硬盘复制,repl-diskless-sync yes。

主从复制的原理

  (1)从服务器启动时连接主服务器,并发送SYNC命令; 

  (2)主服务器接收到SYNC命名后,开始执行BGSAVE命令生成RDB文件并使用缓冲区记录此后执行的所有写命令; 

  (3)主服务器BGSAVE执行完后,向所有从服务器发送快照文件,并在发送期间继续记录被执行的写命令; 

  (4)从服务器收到快照文件后丢弃所有旧数据,载入收到的快照; 

  (5)主服务器快照发送完毕后开始向从服务器发送缓冲区中的写命令; 

  (6)从服务器完成对快照的载入,开始接收命令请求,并执行来自主服务器缓冲区的写命令;(从服务器初始化完成)

  (7)主服务器每执行一个写命令就会向从服务器发送相同的写命令,从服务器接收并执行收到的写命令(从服务器初始化完成后的操作)。

  (8)当出现断开重连后,2.8之后的版本会将断线期间的命令传给从数据库,也就是增量复制。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yzdy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