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在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基础上,通过构成决策树来求取净现值的期望值大于等于零的概率,评价项目风险,判断其可行性的决策分析方法,是直观运用概率分析的一种图解法。由于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在机器学习中,决策树是一个预测模型,他代表的是对象属性与对象值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Entropy = 系统的凌乱程度,使用算法ID3, C4.5和C5.0生成树算法使用熵。这一度量是基于信息学理论中熵的概念。
决策树是一种树形结构,其中每个内部节点表示一个属性上的测试,每个分支代表一个测试输出,每个叶节点代表一种类别。
决策树学习通常包括 3 个步骤:
特征选择
决策树的生成
决策树的修剪
1.1 决策树场景 场景一:二十个问题有一个叫 “二十个问题” 的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参与游戏的一方在脑海中想某个事物,其他参与者向他提问,只允许提 20 个问题,问题的答案也只能用对或错回答。问问题的人通过推断分解,逐步缩小待猜测事物的范围,最后得到游戏的答案。
场景二:邮件分类一个邮件分类系统,大致工作流程如下:
首先检测发送邮件域名地址。如果地址为 myEmployer.com, 则将其放在分类 "无聊时需要阅读的邮件"中。
如果邮件不是来自这个域名,则检测邮件内容里是否包含单词 "曲棍球" , 如果包含则将邮件归类到 "需要及时处理的朋友邮件",
如果不包含则将邮件归类到 "无需阅读的垃圾邮件" 。
分类决策树模型是一种描述对实例进行分类的树形结构。决策树由结点(node)和有向边(directed edge)组成。
结点有两种类型:
内部结点(internal node):表示一个特征或属性。
叶结点(leaf: node):表示一个类。
用决策树分类,从根节点开始,对实例的某一特征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实例分配到其子结点;这时,每一个子结点对应着该特征的一个取值。如此递归地对实例进行测试并分配,直至达到叶结点。最后将实例分配到叶结点的类中。
2. 决策树原理
熵:
熵(entropy)指的是体系的混乱的程度,在不同的学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
信息熵(香农熵):
是一种信息的度量方式,表示信息的混乱程度,也就是说:信息越有序,信息熵越低。例如:火柴有序放在火柴盒里,熵值很低,相反,熵值很高。
信息增益:
在划分数据集前后信息发生的变化称为信息增益。
我们使用 createBranch() 方法构造一个决策树,如下所示:
检测数据集中的所有数据的分类标签是否相同: If so return 类标签 Else: 寻找划分数据集的最好特征(划分之后信息熵最小,也就是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 划分数据集 创建分支节点 for 每个划分的子集 调用函数 createBranch (创建分支的函数)并增加返回结果到分支节点中 return 分支节点 2.2 决策树开发流程 1. 收集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2. 准备数据:树构造算法只适用于标称型数据,因此数值型数据必须离散化。 3. 分析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构造树完成之后,我们应该检查图形是否符合预期。 4. 训练算法:构造树的数据结构。 5. 测试算法:使用经验树计算错误率。(经验树没有搜索到较好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补充) 6. 使用算法:此步骤可以适用于任何监督学习算法,而使用决策树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内在含义。 2.3 决策树算法特点优点:计算复杂度不高,输出结果易于理解,对中间值的缺失不敏感,可以处理不相关特征数据。
缺点:可能会产生过度匹配问题。
适用数据类型:数值型和标称型。
根据以下 2 个特征,将动物分成两类:鱼类和非鱼类。
特征:
不浮出水面是否可以生存
是否有脚蹼
3.2 开发流程 (1) 收集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我们利用 createDataSet() 函数输入数据:
def createDataSet(): dataSet = [[1, 1, 'yes'], [1, 1, 'yes'], [1, 0, 'no'], [0, 1, 'no'], [0, 1, 'no']] labels = ['no surfacing', 'flippers'] return dataSet, labels (2) 准备数据树构造算法只适用于标称型数据,因此数值型数据必须离散化
此处,由于我们输入的数据本身就是离散化数据,所以这一步就省略了。
(3) 分析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构造树完成之后,我们应该检查图形是否符合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