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观者”中,他的一句“而不是轻易地活在别人的道理和假象之中”导出了许多现代人的焦虑,就连我这么一个高考语文不及格的平凡人都能在短短的两年内向互联网世界贡献文字10万+,可见这个信息化社会的是如此地波涛汹涌,哪怕缺少一点独立性思考,都无法幸免于“洪灾”之中。从我这个旁观者角度看,他不是一个缺乏思考能力的人,但他还是不能在这场“灾难”中幸免,我想源于他的独立性还不够强大,迷失在追求“信息认同”的过程中。
跟他交流的时候,他会略显急躁
“交流”是他今年最为频繁的工作,无论是公司内部沟通还是外部交流,都几乎占据了他的大部分精力。有时候哪怕一天两场的短暂交流即可让他疲惫不堪,并严重影响了他当天其它非交互性的工作质量。跟他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他自信满满的眼神当中略带一些“杜微慎防”,铿锵有力的谈吐之中略显一些“咄咄逼人”;简单爽快的肢体语言当中略有一些“搓手顿脚”。从他交流的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他在很卖力地寻求(严格来说是要求)对方对他自身观点的认可,不容得别人半点错误的理解或质疑,并频繁出现自以为是的打断。先不谈论他的格局,在这种持续“备战”的“超频”状态下,作为局外人的我看着都累,更何况作为当事人的他。从这一点看,他还“年轻”。
跟他相处的时候,他会渴望表现自己
孔雀会为了吸引异性而大展尾屏,长颈鹿也会为了交配权而斗争个你死我活,所以他在生活或工作过程中的种种自我表现我相信也是出于潜在人性的驱动。如果他是通过表现来为自己达到某一目的话,我相信这是他经过了自身的理性判断而做出的选择,但如果他缺乏非理性的判断而渴望表现自己的话,我想这是他的虚荣心在作怪。他曾经一度抱怨自身专注力度的不足,但却一边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去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外界认可的信息反馈。此时此刻的虚荣心已经满满地占据了他思考的空间,让他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而陷入了“情绪失控”的纠结状态。其实,这一切也可能源自于他的“独立性”不足,缺乏独立的自控性,才能任由自己潜在人性和外界信息的主宰,并长期让自己活在别人的眼里。
他需要的不是别人的认同,而是自我认同
像他这种需要外界信息认可的人,其实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而这种自信的背后隐藏着一种“自我认可”的心态。他也曾经一度自认为是一个自信满满的人,但他察觉到“口号意味着缺乏”,越是自以为是就越是不是以为。他开始慢慢产生了这种自我察觉的意识,从他每次纠结于“为什么自己会不自觉地翻看手机”这种情况看,他已经在视图寻找答案。其实在不久前,他已经学会了对“不必要”信息的筛选,只选择事实的文字而过滤了别人的主观评价,因为他知道,别人的主观并不等于自己的想法,否则会很容易陷入别人的故事和情绪当中。他更愿意活在自己的想象当中也不愿意被别人的想法所左右。写到这里,我相信他离答案也不远了。
“自我认同”不等于“ 自以为是 ”
这是他曾经担忧过的问题,他会害怕自己会深陷“闭门造车”的困境,但他一番谨慎的尝试之后却带给他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自我认同”让他摆脱了虚荣心的困扰,因为他品尝到了自我尊重的怡悦远远大于别人的认可;“自我认同”让他腾出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因为他随时可以带上自己的耳机放空自己并重拾那久违的“走神”;“自我认同”让他提高了做事的效率,因为他时刻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弥补他对专注领域信心的不足;“自我认同”让他增加了自我观察的能力,因为他需要不断通过外在的聆听和观察,推断自身的不足而加以改进,让他自己保持自我成就的信心和认同。当他觉得这一切的感觉都很棒的时候,我想,他做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