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Android 开发实战经验总结 (3)

你会发现,如果 View 层只包含了xml文件,那我们 Android 项目中对 View 层可做操作的程度并不大,顶多就是用include复用一下布局。而 Activity 等简直就是一个奇葩,它虽然归属于 Controller 层,但实际上也干着 View 层的活(View 的初始化和相关操作都是在Activity中)。就是这种既是 View 又是 Controller 的结构,违背了单一责任原则,也使得 Activity 等出现了上述的臃肿问题。

我的 Android 开发实战经验总结

MVP

View:Activity、Fragment、Dialog、Adapter等,该层不包含任何业务逻辑

Presenter:中介,View 与 Model 不发生联系,都通过 Presenter 传递

Model:相关的业务操作处理数据(如对数据库的操作、对网络等的操作都应该在Model层里)

相比 MVC,MVP在层次划分上更加清晰了,不会出现一人身兼二职的情况(有些单元测试的童鞋,会发现单元测试用例更好写了)。在此处你可以看到 View 和 Model 之间是互不知道对方存在的,这样应对变更的好处更大,很多时候都是 View 层的变化,而 Model 层发生的变化会相对较少,遵循 MVP 的结构开发后,改起来代码来也没那么蛋疼。
这里也有地方需要注意,因为大量的交互操作集中在 Presenter 层中,所以需要把握好 Presenter 的粒度,一个 Activity 可以持有多个 View 和 Presenter,这样也就可以避开一个硕大的 View 和 Presenter 的问题了。

小结:去加以实践的理解 MVP 吧

5.归档代码

把一些常用的工具类或业务流程代码进行归类整理,加入自己的代码库(还没有自己个人代码仓库的童鞋可以考虑建一个了)。如加解密、拍照、裁剪图片、获取系统所有图片的路径、自定义的控件或动画以及其其他他一些常用的工具类等。归档有助于提高你的开发效率,在遇到新项目的时候随手即可引入使用。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维护自己的代码库,不妨在不泄露公司机密的前提下,把这个私人代码库加上详细文档给开源出去。 这样能够吸引更多开发者来使用这些代码,也可以获得相应的bug反馈,以便于着手定位修复问题,增强这个仓库代码的稳定性。

小结:合理归档代码,可以的话,加以开源维护

6.性能优化

关于性能优化的问题,大体都还是关注那几个方面:内存、CPU、耗电、卡顿、渲染、进程存活率等。对于这些地方的性能优化思路和分析方法,网络上已经有很多答案了,此处不做赘述。我只想说以下几点:

不要过早的做性能优化,app先求能用再求好用。在需求都还没完成的时候把大量时间花在优化上是本末倒置的;

优化要用实际数据说话,借助测试工具进行检测(如:网易的Emmagee、腾讯的GT和APT,科大讯飞的iTest,Google的Battery Historian)。毕竟老板问你比以前耗电降低多少,总不能回答降低了一些吧???

任何不以减低性能损耗来做保活的手段,都是耍流氓。

小结:合理优化,数据量化

7.实践新技术

Rxjava、React Native、Kotlin...开始兴起后,身边有很多开发者会跟风直上。学习新技术的精神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实践观察,就擅自把新技术引入到商业项目中,则有失妥当。对于大公司的团队来说,会有专门团队或项目去研究这些新兴技术,以确定是否在自己的产品线开发中引入。但作为小公司,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实践尝试新技术的机会呢?并不是!个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借助搜索引擎。看此项技术坑多不多,口碑不错但是坑多的话,则说明当前技术不成熟,可以耐心等待更新;

考虑学习成本。学习成本太大且不容易招到懂这方面的开发者的情况下,建议不要引入该技术;

高仿一个项目并开源。如果你想引入 React Native 做商业开发,最好先高仿实现一个应用然后将其开源。这样一些对 RN 感兴趣的开发者会运行你的代码并反馈 bug 给你,有助于你知道一些新技术的坑,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确定是否引入该技术;

降低入门门槛。实践新技术的过程尽量加以详细的文档记录,这会有助于降低项目组其他同事对新技术的入门门槛,可以的话,也将学习文档开源,获得更多开发者对此份文档的反馈,也可纠正一些文档中的错误;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zsj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