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担当,为国分忧 一起来听听这些企业家的爱(2)

1940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国慰劳考察。在延安毛泽东请他吃晚饭,桌上只有几碟素菜和一味鸡汤。鸡还是邻居老大娘得知毛主席有远客,特地送来的。对比当时国民党政府拨出的8万元接待费,陈嘉庚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陈嘉庚(1874—1961),生于厦门,17岁到新加坡随父经商,因其勤奋刻苦、经营有方,仅用20余年的时间,就成为南洋各埠声名显赫的大实业家。他一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服务社会,抗战时期,他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为祖国的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侨界领袖、民族光辉。

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后,陈嘉庚领导华侨社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0月,他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任主席。次年10月,他联络南洋各地华侨代表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又一次被推举为主席。陈嘉庚带头捐款购债献物,精心筹划组织,使南侨总会在短短三年多内便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此外,他组织各地筹赈会为前方将士捐献寒衣、药品、卡车等物资,并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设立制药厂、直接为前线供应药品。

1939年,陈嘉庚应国内之请代为招募3200余位华侨机工(汽车司机及修理工)回国服务,在新开辟的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嘉庚重返新加坡。毛泽东为其题词“华侨领袖,民族光辉”。

荣毅仁:为中国打开一扇窗

为国担当,为国分忧 一起来听听这些企业家的爱

荣毅仁。

1949年5月28日清晨6点,上海申新纺织公司总经理荣毅仁乘车出了家门。汽车驶到南京路路口,他看到细雨连绵的街道旁,解放军战士头戴军帽和衣而卧,一个挨着一个躺在马路上。“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荣毅仁心中顿时产生这样一个信念。正是从那一刻起他下定决心站在新政权的一边。回家的路上,他决定让家人留在上海,并叮嘱公司“明天就开工”。

荣毅仁,1916年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著名的工商业家族,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1954年5月,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提出对申新纺织公司等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在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起了带头作用,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亟待发展而资金短缺。引进和利用外资来发展经济,成为当时中国的重要任务。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了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五位老同志,听取他们对经济建设的建议。接受重托的荣毅仁几经考虑,准备借鉴西方经验,办一家信托公司发展经济,并手写了一份报告上报邓小平。

1979年10月,经中央批准,荣毅仁牵头组建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集团前身),担任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中信集团工作的14年中,荣毅仁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广泛开展中外经济技术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在国内兴办实业,并在海外择机投资,发行债券,诸多业务领域成为国内首创。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可以作为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窗口”,并亲笔为中信题辞,“勇于创新,多作贡献”。

作为探路者,荣毅仁不负重托。在20世纪80年代,中信公司短短几年就由最初只有十几人的企业,发展成为近3万人、总资产达500多亿元的企业集团,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不到十年就成为世界知名公司,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真正成为中国最早树立的一个上佳的对外开放形象。

王光英:听您话,跟党走

为国担当,为国分忧 一起来听听这些企业家的爱

王光英。

1955年,时任天津市工商联秘书长的王光英深夜找到一家锦旗商店,请他们赶绣一面锦旗送给毛主席,上面写“听您话,跟党走”,后来这六个字发展为三句话“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工商联向党、向社会主义的光荣誓言,也成为王光英一生的写照。

王光英,1919年8月出生于北京,是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优秀代表。他始终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对国家和人民无比忠诚、公而忘私。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da0fa6eb95f8b52cd98e608cb16245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