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篇之战略研究(5)

  回过头来考查《安全通论》(1)~(7)时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即在《安全通论》的全部成果中[28]总有一个“幽灵”始终挥之不去。这个“幽灵”便是“熵”。其实,在《安全通论》的研究过程中并未刻意依赖(或回避)“熵”,但是,这个“熵”却总是要主动跳出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必然还是偶然?

  下面试图来回答这个问题,特别是把“熵”和老子的“道”[9]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熵”是什么?在化学及热力学中,“熵”是“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最形象的“熵”定义为“热能除以温度”,它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在自然科学中,“熵”表示系统的不确定(或失序)程度。在社会科学中,“熵”用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混乱状态的程度。在传播学中,“熵”表示情境的不确定性和无组织性。根据文献[2],“安全”也是一种“负熵”,或“不安全”是一种“熵”。在信息论中,“熵”表示不确定性的量度,即“信息”是一种“负熵”,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总之,“熵”存在于一切系统之中,而且在不同的系统中,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其实,老子的“道”(见文献[9])也是这样的,即,天地初之“道”,称为“无”;万物母之“道”,称为“有”;“有”与“无”相生。“道”体虚空,功用无穷;“道”深如渊,万物之源;“道”先于一切有形。“道”体如幽悠无形之神,是最根本的母体,也是天地之本源。“道”隐隐约约,绵延不绝,用之不竭。“道”具无形之形,无象之象,恍恍惚惚;迎面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幽幽冥冥,“道”中有核,其核真切,核中充实。对“道”而言,尝之无味,视之无影,听之无声,但是,却用之无穷。天得道,则清静;地得道,则安宁;神得道,则显灵;虚谷得道,则流水充盈;万物得道,则生长;侯王得道,则天下正。“道”很大,大得无外;“道”很小,小得无内。

  “熵”都有哪些特点?在热力学中,“熵”的特征由热量表现,即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在绝热过程中,系统的“熵”总是越来越大,直到“熵”值达到最大值,此时系统达到平衡状态。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看,系统的“熵”值直接反映了它所处状态的均匀程度,即系统的熵值越小,它所处的状态就越有序,越不均匀;系统的熵值越大,它所处的状态就越无序,越均匀。系统总是力图自发地从熵值较小的状态向熵值较大(即从有序走向无序)的状态转变,这就是封闭系统“熵值增大原理”。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熵”就是社会生存状态及社会价值观,它的混乱程度将不断增加;现代社会中恐怖主义肆虐、疾病疫病流行、社会革命和经济危机爆发周期缩短、人性物化等都是社会“熵”增加的表征。从宇宙论角度看,“熵”值增大的表现形式是:在整个宇宙当中,当一种物质转化成另外一种物质之后,不仅不可逆转物质形态,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能量变得不可利用,宇宙本身在物质的增殖中走向“热寂”,走向一种缓慢的“熵”值不断增加的死亡。总之,“熵”的有效性始终在不断地减少,这是一种“反动”,与“道者反之动”完全吻合,即“道”被荒废后,才出现仁义。智慧出来后,才滋生伪诈。六亲不和,才倡导孝慈。国家昏乱,才需要忠臣。失“道”后,才用德;失德后,才用仁;失仁后,才用义;失义后,才用礼;失礼后,才用法。

  若将物质看成“道体”,将能量看成“道用”,将熵看成“道动”,那么老子在2 500年前撰写的《道德经》就已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宇宙大爆炸学说。因此,我们再结合宇宙爆炸学说,对比一下老子的“道”:“道”是一种混沌物,它先天地而生,无声无形,却独立而不改变;周而复始不停息。它可做天地之母,“道”在飞速膨胀,膨胀至无际遥远;远至无限后,又再折返。“道”生宇宙之混沌元气,元气生天地,天地生阳气、阴气、阴阳合气,合气生万物。

  综上所述,“熵”在哲学中就变为“道”;“道”在科学中,就变成“熵”。由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道”能生万物,那么“道”生《安全通论》也就名正言顺了。这也许就是“熵”的身影在《安全通论》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根本原因吧。

  参考文献

  [1] COVER T M, THOMAS J A .信息论基础[M]. 阮吉寿,张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1)--经络篇[J].微型机与应用,2016,35(16):1-4.

  [3] 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2)--攻防篇之“盲对抗”[J].微型机与应用,2016,35(16):1-5.

  [4] 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3)--攻防篇之“非盲对抗”之“石头剪刀布”[J].微型机与应用,2016,35(17):1-3.

  [5] 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4)--攻防篇之“非盲对抗”之“童趣游戏”[J].微型机与应用,2016,35(18):1-4.

  [6] 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5)--攻防篇之“非盲对抗”之“劝酒令”[J].微型机与应用,2016,35(19):2-6.

  [7] 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6)--攻防篇之“多人盲对抗” [J].微型机与应用,2016,35(20):1-4.

  [8] 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7)--黑客篇之“战术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6,35(21):1-4.

  [9] 杨义先,最形似的《道德经》[EB/OL].(2014-11-22)[2016-02-25]  453322 845400.html.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yxj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