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多災多難?揭秘那些子虛烏有的天象謠言

原標題:子虛烏有的天象謠言 才是真“災害”

  網傳庚子年多災多難,180年周期白元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和銀面並到一條線擾亂地球引力場、磁場,導致地震、洪水頻發……

  “天道輪回,今年是小輪回的庚子年,更是180年周期的白元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以及銀面並到了一條線上,讓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太陽風離子更猛烈地扑向地球,所以災害頻仍,未來幾個月是最高峰……”

  最近,類似傳言甚囂塵上,“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在微博、朋友圈以及一些短視頻平台頻刷存在感。看似“好心又科學”的提醒,到底有沒有道理?如何看待今年出現的氣象、地震等災害?科技日報記者邀請天文學專家和地震及防災減災專家為您答疑解惑。

  太陽狀態正常 木星、土星對地球影響可忽略不計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是我國為滿足空間天氣預警監測需要建立的,監測系統可以實時收集、處理數據並發布空間天氣現報、警報與預報,為我國衛星發射及科學研究部門提供觀測數據。

  科技日報記者7月16日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網站首頁醒目位置看到,過去24小時空間天氣綜述為“太陽活動水平極低,沒有爆發C級以上耀斑。”“預計未來3天,太陽活動水平極低,爆發C級以上耀斑的可能性低﹔地磁活動平靜到微擾。”並未出現傳言中的異動。

  “太陽是太陽系的主宰,能對地球產生決定性影響的隻能是太陽,土星、木星的影響微乎其微,來自銀河系的影響更是不值一提。”長期從事太陽物理研究的中科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林雋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太陽整體上處於一個非常穩定的階段,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大約50億年裡也將保持這樣的狀態。

  太陽在整體能量釋放平穩的基礎上,大約每11年會表現出明顯的磁場活動現象,具體表現就是表面會出現很多黑子,並伴隨有間歇性的能量突然釋放,被稱為太陽爆發。

  “對於有人類活動的地球來說,太陽爆發導致的后果有時是可以明顯感受到的,比如短波無線電通信中斷、大型變電站設備燒毀、衛星運行異常等。”林雋指出,從長時間的統計結果來看,太陽磁活動與地球災害之間大致有負相關的關系,即太陽活動頻繁、表面上黑子很多、爆發激烈的時候,地球上一般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太陽活動不頻繁、表面上黑子很少甚至沒有黑子、明顯缺少爆發的時候,地球上的自然災害會明顯增加。

  太陽自從前一個活動周結束之后的2007—2009年,就進入了罕見的不活動時期,原來預期從大約2012年開始的上一個活動周中,確實出現連續幾百天太陽表面上沒有黑子的狀態,這種狀態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現在。

  “太陽帶著太陽系內的一眾成員,基本上一直都在銀河系所在的平面,也稱為銀面上圍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不存在並到一條線上、讓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的問題。”林雋說,地球自轉、公轉,以及太陽圍繞銀河系中心的運動,都是這些天體經過幾十億年的相互作用、相互磨合之后達到的一種自然和諧狀態。其間偶爾會有些起伏波動,但至少在可以預見的近50億年內,不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鄭永春認為,把兩種不相干的事實扯在一起,引出一個謬論,是一種典型的偽科普邏輯。

  地震與天象沒有相關性 目前發生頻次在正常范圍內

  在雲南省地震局,預報中心主任蘇有錦研究員聽明記者的來意,肯定地說:“地震成因主要是地球本身的結構和運動導致,地震發生和天象沒有相關性。隻要地球在運動,就會一直有地震發生。”

  蘇有錦介紹,全球7.0級以上的地震年均水平為18次左右,半年頻次為9次左右,今年1月至今,共發生6次,頻次略低於年均活動水平﹔同期,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0級以上地震19次,頻次雖然略高於年均活動水平,但仍在正常活動范圍內。“因此,從全球尺度和中國大陸地區來看,今年以來的地震發生情況保持在正常活動水平范圍內,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蘇有錦說。

  在全球范圍內,平均每天都會發生一萬次左右的地震。“地震發生在時空分布上具有不均勻性特征,它在某個時段會相對頻繁一些,某個時段會相對少一些。”蘇有錦說,如今年7月12日,河北唐山發生5.1級地震,雲南綠春發生4.4級地震,四川若爾蓋發生4.2級地震,備受關注。“人們聚焦於地震是不是多了,但從長期觀測結果來看,基本也在這些地區地震發生情況的正常范圍內。”蘇有錦說,一般來說5級以下地震基本上不會產生破壞。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04c7232e1d33dd304030eb5ff194a8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