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马拉大车” 服务群众“零距离”
——秦皇岛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探访
近日,在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随着审批服务职能下放到镇街,百姓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办事,切实享受到了镇街改革的“红利”。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
7月31日,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东山街道育花路社区主任杨欣悦来到辖区一老红军家进行探望。“大爷已经90多岁了,有天早上7点多,他突发高血压,昏迷了,老伴按响了家中的一键呼叫系统。”杨欣悦说,接到系统报警后,社区工作人员急忙赶往其家中,并拨打120急救电话,使老人及时脱离生命危险。
“一键呼叫系统是我们区智慧社区治理平台的一项功能,该平台是乡镇和街道改革中的一个高科技事物,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社区、服务群众。”东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佳说。
自今年2月全省启动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以来,秦皇岛市把此项改革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突出市委统揽和党建统领,加强明责授权力度,科学优化镇街机构职能,完善配套保障,使全市乡镇街道均按新的体制机制入轨运行,跨越式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实现,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乡镇街道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层级,基层管理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决定着党的执政基础、国家治理的根基和水平,此次改革是对基层体制机制的重构,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的现实需求。”秦皇岛市委书记朱政学说,该市此次改革主要是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形成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基层治理体系。
市委总揽、党建引领
构建立体化基层组织体系
7月30日,抚宁区三里杨庄村村民张文华散步时见到曹玉莲,两人之间再也没有了原来的紧张气氛。
原来两人有矛盾?“没矛盾,曹玉莲是老党员了,也是村内第一网格的网格员,平时是个热心肠。”三里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运才说,张文华家属于村内第一网格,今年小孙女出生,想申请新增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不符合相关政策。
于是,张文华就开始没完没了地找曹玉莲,软硬兼施让其帮忙,有时旁人都替曹玉莲烦,但她却总是耐心地给张文华解释政策。
“我们区探索实行‘三联一促’大党建运转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像曹玉莲一样的党员加入到服务群众的队伍中来,促进城乡基层治理水平提档升级。”抚宁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大江说。
在乡镇和街道改革中,秦皇岛市坚持市委总揽和党建引领,完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市将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纳入市委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书记一线谋划调研、推动落实,抓好市级层面的顶层设计。”秦皇岛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文萍说,该市充分发挥市、县(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包联制度和直接联系点制度,形成上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构建了书记抓、抓书记的常态化改革推进落实体系。
同时,该市坚持试点先行,选取4个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代表性镇街作为试点,把改革任务具体化,进行实际推演,通过“解剖麻雀”发现并解决问题,制定出台5个市级指导意见,为全市改革整体推进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板。
“改革工作中,我们始终强化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健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规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刘文萍说,该市坚持把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建设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实行“大党委、大工委”制,明确对辖区内各类组织的领导权,全面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和兼职委员制度,探索“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协调联动机制,整合镇街辖区各类资源,以“大党建”统领基层各类机构科学运转。
改革中,该市健全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在全市2265个行政村和160个社区全面建立“六位一体”组织体系,新建各类党组织101个,整合设置3912个网格,实现了党组织对网格领导全覆盖。同时,明确了党群服务中心归口党建工作办公室管理,在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加挂牌匾、设置专门窗口,积极推动镇街小图书室、小文体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向党员和群众开放共享,实现服务功能便民高效。
明责授权、科技支撑
构建科学化镇街机构职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