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镇里能办营业执照,太方便了。”7月29日,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界岭村村民高尚民拿着新办下来的营业执照说,随着村里乡村旅游日趋红火,越来越多的村民都想开办农家乐增加收入。
“我们镇到县城有50多公里,原来村民到县里办事很费时间。”隔河头镇镇长邱中凯说,在乡镇和街道改革工作中,镇里成立了行政综合服务中心,100多项审批服务职能被下放到这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
据了解,设置包含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在内的“4办1队2中心”和退役军人服务站是省里统一的“规定动作”,秦皇岛市还根据自身实际增加了不同“自选动作”。“我们在坚持职能相近、任务均衡原则的基础上,兼顾乡镇和街道特殊需要,通过在机构限额内单独设置或与其他机构综合设置、加挂牌子等方式,设置了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防贫工作站等机构。”秦皇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王玉生说。
在审批、执法权限下放工作中,该市同样坚持“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根据基层实际承接能力和工作需求,优先下放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基层发展稳定急需的事项,成熟一批、下放一批,并明确放权“过渡期”,坚决防止求多求快、一放了之。
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各暂缓下放15项行政处罚事项。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昌黎县在100%下放省公共服务事项指导清单内容基础上,增加下放“家庭贫困证明”“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与服务”等5项服务事项。
此外,该市对镇街机构事权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避免职责交叉。根据“创城”“创卫”等实际工作需要,在省乡镇和街道职责事项指导清单基础上统一增加规范养犬、控制吸烟等8项职责。同时着力减轻基层负担,取消基层“一票否决”事项8项、责任状事项53项。
“实践证明,基层治理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通信息孤岛,强化综合指挥,提升基层党委政府执政能力,降低行政成本,快速回应群众关切。”秦皇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瑞书说,为此,秦皇岛市通过试点先行,打造了以海港区三级联动的可视化“智慧海港综合指挥平台”和“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单元”五链五群管理体系、北戴河区“双控双管一服务”(即治安管控+疫情防控、党建管理+物业管理、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为重点的智慧社区治理平台,形成了基层党委政府指挥调度的“神经中枢”“智慧中心”,让管理和服务更精细。
强化人员、保障配套
构建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体系
构建了党建引领的基层组织体系,完成责任、权限的下放工作,好的政策靠啥去落实?
“改革成效的落实关键在人,因为人员紧缺问题,基层工作中常常出现重要职责‘担不好’、看见问题‘管不了’、服务群众‘办不到’等问题,影响了基层政权作用的有效发挥。”王玉生说,为此,秦皇岛举全市之力向乡镇街道下沉各类编制2773名,乡镇编制平均比改革前增加25名、街道编制平均比改革前增加30名。同时,建立基层编制“周转池”制度,探索能进能出动态管理机制,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我们单位的新人中有3个特别优秀。”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晓冬说,张俊杰有办公室工作经历,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正是综合指挥和信息化网络中心急需的人才;任洁曾在区行政审批部门工作,街道组建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后,她上手很快,新人变“老师”;康杰有财务工作经历,恰巧街道内财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是短板,她的到来直接填补了单位的短板。
作为常住人口100余万人的中心城区,海港区各街道“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区委在统筹向街道下沉编制基础上,从区直部门择优选调150名工作人员充实到街道,举办“85后”青年干部“聚焦发展谋良策”擂台赛,为街道领导班子储备人才,推动街道人员力量、职能权限、财力保障、基础设施和统筹协调能力、组织动员能力、指挥服务能力跨越式提升。
改革中,秦皇岛市通过划转、选调、招录等多种渠道,保障基层人员需求,规范基层干部管理,建立镇街实有人员台账,对人员身份进行锁定,明确重要岗位准入条件。截至目前,累计培训镇街人员1万余人次,组织1707名镇街人员参加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达75.3%,各镇街审批服务和执法岗位人员配备基本到位,确保赋权事项下得去、接得住、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