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2)

  目前基于手机平台的学习软件还非常少,主要集中在基于手机的电子书、MP3、视频短片等,而且学习内容也非常单一,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少数学科上。

  所幸的是国内已经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机构开始致力于手机学习内容和软件的开发,且学习软件有多媒体化的趋势。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即是将文字、图形、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的集成。当前主流手机的性能,可以显示和播放文本、MP3、图片等,可运行简单的交互式学习软件。中高端的智能手机可以播放视频,可以运行交互性较强的多媒体学习软件,基本可以满足手持设备学习的需要。基于手机的学习,应该是短平快的短暂间隔学习,因此手机学习软件应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使学习者在短暂的学习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多媒体互动学习,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然之路。

  2、支持学习活动的工具性软件的成熟与完善

  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随着嵌入式处理器性能的迅速提高和普及应用,学习型手机可支持的学习内容必将会多媒体化,尤其是动画与视频的比重会有较大增长。适用于手机的相应支持软件也在成熟与完善。例如,2006年Adobe公司发布了面向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新版Flash播放器Flash Lite 2,并表示支持Flash技术的手机已经在2005年从1200万部增长到4500万部,来自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等多家厂商,而使用Flash Lite的设备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面世。这样,学习型手机将摆脱电子词典的命运,真正成为寓教于乐,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系统。

  五、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

  1、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 (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的能力。

  学习型手机因为随身携带,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如:不记得某个单词如何写、不知道某项流程如何执行等,而此时又无法打开电脑或接入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手机本身的知识库或移动通讯网络,就可以解决问题。

  2、 基于资源的学习

  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based Learning),是一种学习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完成课程目标和信息文化目标的学习,也就是一种自我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学习。

  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者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习的地点多样,学习时间灵活。随着学习型手机的学习资源的增加,移动学习实现了学习资源就在身边,学习无处不在。

  3、 非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隐含式的学习,源于直接的交互活动及来自伙伴和教师的丰富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远远超出了明确教授的内容 (Ewell,1997)。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约翰·斯通出席“2002年北京中外论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学生在大学期间 50%以上的知识与技能是从伙伴或同学那里学到的,而不是从课堂或教授那里学到的。从伙伴那里学习就是一种非正式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大学制度的成功在于将年龄相仿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其相互充分学习与交流提供机会,而不仅仅是教师的课堂讲授。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认为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3]

  六、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需要进一步完善

  1、手机学习平台的开发

  优质学习资源虽然是第一要素,但学习资源的有效运用,必须基于手机的学习平台。 “学习平台”就是数字学习的“操作系统”,它具有内容呈现、学习记录、测试、统计分析、交互等学习管理功能。

  目前尚没有功能完善的基于手机的手持学习平台,但是已经具有基本的萌芽。开发学习平台是手持学习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

  2、有待与互联网的有机整合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1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