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悬念:合成营“问路”水际滩头
第72集团军某旅合成一营官兵在实兵对抗演习中突击登陆。 王伟庆摄
合成营重在合成,也难在合成。对此,陆军第72集团军某旅合成一营营长李伟深有感触。
面貌一新的合成营,让他喜忧参半:喜的是,与兵种营相比,本营编制增设了营参谋,建起了“中军帐”,有关兵种分队齐全了;忧的是,本营装备兵种组成杂、力量合成难度大、独立遂行任务多,对营级指挥员指挥能力、知识结构等都是很大的考验。
从编制合成到战斗力合成,绝不会一蹴而就。回忆起前段时间那场实兵对抗演习,李伟依旧心潮澎湃。
那是他从军以来经历过的实战化程度较高的一场演习。坐在营指挥车里,下海上岸、翻山越岭,一路“敌情”不断、险象环生……合成营能否独立遂行作战任务?全营目前的训练水平能否经得起检验?当演习的硝烟散尽,一连串悬念的答案在近似实战的对抗和实打实的复盘检讨中,逐一浮出水面。
特情不断,放手让营自主指挥到底行不行——
营长配上“智囊团”
演习时,合成一营被编为某方向夺控队,担负主攻任务。营长李伟担任夺控队队长。
时间回到突击上岸的当天清晨——
舰船摇晃,战斗在即,李伟一夜未得安睡。天色刚刚微亮,他就急着钻出登陆艇。
放眼望去,李伟不禁吃了一惊:大雾弥漫、海浪汹涌,海况比之前预想的还要复杂。加之将要下海的两栖装备数量比以往多了近一倍,对于能否按时安全登陆,他心里没底。
想想前期的临战训练准备、千余台次装备上下登陆舰训练、数千个摩托小时消耗,官兵们个个摩拳擦掌,李伟也决心按照上级既定部署组织泛水,“即使是龙潭虎穴也要闯一闯!”
上级不时通报侦察情报。抢先登陆的侦察队向“敌”纵深挺进,个别方向已经与“敌”交火。
李伟命令首席参谋与上级实时对接水文气象情况,作战参谋到观通站对海况加强观察,副营长做好随时指挥装备下水的准备,副教导员带牵引车随时做好装备抢修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李伟通过电台下达指令:夺控队所属的各攻击队、两栖装备,从各登陆舰、艇依次下水,在雾中依靠定位导航系统直插岸滩。
指挥车泛水后,李伟在指挥席位上实时掌控各攻击队、各单车行动。
一组组特情密集报来:“接上级通报,左翼海上通路封闭”“战斗预备队3台车辆偏离航线”……面对这些突发情况,参谋人员各司其职、高效运转,实时掌控态势,主动研判情况,提出决心建议。李伟果断定下决心,启用应急预案,调整左翼部署,临时改变航线……突发情况被一一化解,夺控队顺利向岸滩开进。
营指挥员能够实施如此高效指挥,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过去,营长一人承担指挥、决策、处置工作,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即使全程对着电台吼,指挥控制不顺畅、情况处理不及时的问题也难以避免。
李伟告诉笔者:“指挥员配上了‘智囊团’,营长、教导员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判态势、定下决心这个核心环节上,指挥控制相对更从容了、更精准了。”
通信失联,靠自身兵力能不能打——
“车马炮”不再“走单骑”
经过远距离直航,海雾逐渐淡了。红方正在加速向岸冲击时,蓝方实施火力打击,企图阻红方于海上。
火力参谋向上级召唤航空兵火力支援,夺控队成功登陆,且战且进。
“虽然双方互有损失,但作为红方主攻力量,总体上己方兵力、火力占优。”李伟说,合成营自身要素齐全,而且背后有上级在侦察、火力上的体系支援,战斗初期进展顺利,“敌”一线据点被逐个突破。
但糟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随着向“敌”纵深挺进,战场上电磁环境愈加复杂,电子干扰如影随形,目标信息真假难辨,对手动向捉摸不定……作战参谋突然报告:向旅指挥所反复发信,均未得到回复。原来,通信联络已中断。
指挥车内气氛陡然紧张。
夺控队担负主攻任务,没有上级指挥和支援,如何拿下目标?李伟额头急出了细密的汗珠。
“老李,这次我们只能靠自己放手一搏了!”教导员汤超在一旁说道。
李伟镇定下来,综合前期上级的情况通报和前方侦察组回传的情报,判断“敌”电子干扰站可能位于6号高地。
6号高地是“敌”防守区域前沿制高点,也是夺控队向纵深进攻的必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