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悬念:合成营“问路”水际滩头(2)

  “‘敌’必争,我必夺。”李伟重新调整部署:侦察组继续向6号高地附近渗透;各队按照任务向6号高地及附近高地突击;下车载员与装甲车辆交替掩护,注意搜索“敌”反装甲火力点;火力队注意控制弹药使用量,确保用到关键处;战斗预备队要加强后方观察,防“敌”包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果不是编有侦察力量,合成营单打独斗,就是在下‘盲棋’;如果不是拥有强大火力,不能对‘敌’火力反击,全营都要成‘炮灰’;如果不是编有支援保障力量,单独依靠步兵破障‘伤亡’定会很大。”回顾失联后的战斗,李伟心有余悸。

  越向前进越艰难。当夺控队攻至6号高地前沿时,蓝方居高临下,多种火器同时开火,红方“伤亡”陡增。

  6号高地配有蓝方重兵,尤其是山顶的2座碉堡,控制着整个岸滩一线。雪上加霜的是,红方进攻受挫之时,蓝方还出动兵力实施逆袭。李伟试图加大兵力进攻,但仍撕不开口子,夺控队的“伤亡”数字不断上升……

  李伟再次调整进攻部署。随着一波接一波的火力反击,逆袭蓝方大部“被歼”,碉堡的火舌也被压制下去。李伟接着下令:“作战参谋,令装甲火力实施正面压制,步兵载员侧后迂回……”

  随着夺控队接连打出“组合拳”,蓝方阵地被红方蚕食。经过导调组4次裁决,夺控队逐渐占有兵力优势、态势优势、战斗力指数优势,最终夺下6号高地。

  战斗至此,夺控队与旅指挥所恢复通联,受领与其他夺控队合围蓝方核心阵地的任务,继续向前挺进。

  最终,各个夺控队对“敌”核心阵地形成合围态势,取得胜利。

  “合成营‘车马炮’俱全,失联不失战斗力。”李伟说。

  背水攻坚,最严峻的考验是什么——

  “精神合成”至关重要

  虽然赢得了对抗,但走下演兵场,李伟心情依旧难以平静——

  未来战争不仅是武器装备等物质因素的抗衡,还有作风意志等精神层面的较量。假如战争真的来临,官兵在陌生战场与敌短兵相接,能否冲锋向前、刺刀见红?一旦战损过大,能否不畏牺牲、拼杀到底?

  实兵对抗中,尽管“90后”“00后”青年官兵没有经历真正的战火洗礼,但合成营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扛住了重重考验——

  某攻击队队长侯阳阳,带队连续夺占2个高地后,接到参加合围蓝方核心阵地的命令。他不顾体力透支,强忍身体不适,带领步兵载员迂回穿插,攀崖壁、过障碍,成功冲上蓝方核心阵地后晕倒,被直升机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侦察排排长童亦蒙,夜间孤身一人,手划竹筏渗透上岸,在蓝方阵地前沿潜伏两天两夜,躲过蓝方士兵和军犬多次搜索。他渴了喝溪水、饿了啃干粮,忍受着蚊虫叮咬,给营指挥所传回5条重要情报。

  步兵班班长邵卫,轻伤不下火线,在连队决定让他退出演习时,坚决请战,穿插时不慎跌伤膝盖,血水渗透裤管,他仍然带领全班战士猛冲猛打,跟随连队连克2个高地。

  上等兵卫生员冯嘉鼎,抢救战友5人,在某高地五上五下,最终自己累倒在地,被抬上救护车……

  一幕幕战斗场景、一个个有血性的故事浮现眼前,李伟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合成营绝不是兵种合成、武器叠加那么简单,而是“实力合成”与“精神合成”的相融。

  复盘检讨,合成营的战斗力短板究竟在哪儿——

  把问题解决在“那一天”来临之前

  战火硝烟刚散,复盘检讨又起。

  合成营的战斗力短板究竟在哪儿?他们从这场演习中细细查找、逐一剖析。

  李伟介绍说,合成营组建以来,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实兵实弹战术综合演练,但在上级的编成内参加体系对抗还是首次。

  在夺控队的复盘检讨会上,各级按照战斗阶段划分,采取自查与互查相结合的方式逐级检讨。

  “装载训练平时没少搞,为啥到了‘见真章’的时候却效率不高?”

  “人车协同是看家本领,为啥置身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却发挥不出优势来?”

  “配属的陆军航空兵火力迅猛,为啥有的指挥员却把他们忘在了脑后?”

  “单车战术在训练场上个个都能过关,为啥到了‘战场’上却不善于利用地形、缺少了交替掩护?”

  ……

  一连串的“问号”,问得参演官兵头皮发麻!

  他们说,幸亏这只是一场演习,要是真的上了战场,如此这般都可能带来血的教训。

  讲问题不遮不掩,查短板直击要害。夺控队从实战意识、指挥素养、兵种协同、单兵素质、情报共享、综合保障等方面梳理出15个主要问题。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2e36218f4c36f2fb2cc79e0ce861dc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