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的理性爱国者

2019年09月26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中青报系    

做新时代的理性爱国者 ——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下)

仲青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9月26日   01 版)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开天辟地的时刻:历史的风云汇聚在北平这座中华千年文明古都的上空,“中国”这个千百年来寄托着无数人炽热情感的古老概念,在70年前的那一天,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被赋予崭新的意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这震撼世界的时刻,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国元勋与城楼下欢呼雀跃的人群遥遥相望,百感交集。这些壮怀激烈的人们,有着同一个名字:爱国者。正是在他们的不懈奋斗之下,中国人民才打跑了侵略者与殖民者,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并在战后的满目疮痍中,创造出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中国。

因为有了这样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新中国得以建立和成长;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处处可见爱国者们奋勇拼搏、砥砺前行的身影。新中国走过的70年辉煌历程,是爱国者与共和国相伴同行的70年,也是他们奋斗不息的70年。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这是有道理的,但凡成长生活于某一民族国家,无论什么职业,无论何种学识,对祖国的依恋和归属都与生俱来。但是,把爱国主义放在全球格局里审视,与别国发生关系的时候,爱国就不应止于情感,而还应诉诸理性。

在建设现代化强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或者说,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才能承载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神圣的使命?

    

面对爱国与爱国主义,难免有人疑惑: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日益减弱,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时,我们是否还需要举起爱国主义这面旗帜,还需不需要继承发扬爱国传统?对于这样的设问,在中国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西方思想家托夫勒,就曾在其未来学名作《第三次浪潮》中,做过否定的预言。托夫勒坚信,伴随着“第三次浪潮”的到来,民族主义将会走向崩溃与消亡,成为“一个危险的时代错误”。

然而,21世纪的事实,却并未应验托夫勒的预言。

尽管全球领域的“第三次浪潮”仍在进行中,全球化也从未止步,但从近些年的世界政局中可以看到,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在“全球化”的刺激下,正被激活和强化,而非走向消亡。这一趋势证明了托夫勒预言的失败,也证明了只要民族国家依然存在,就必然需要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为其提供凝聚力与推动力。

尤其是那些后发追赶的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依然是其最富感召力的意识形态。当他们面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时,越来越多地选择用民族主义来激发人民的使命感和企业的进取心。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所未有的集体性崛起,已成为当今世界有目共睹的现实景观。

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是否还需要爱国”这个问题的答案,无疑肯定而清晰——爱国与爱国主义精神在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或缺,正如习近平所说: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世界的风云变幻中,有着大国崛起的波澜壮阔。透过其他国家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看到,爱国主义既有对传统精神文化的继承,亦在国家身份定位的变化中,产生新的内涵。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70399e9b5ef2e4226740c7b1b2cec5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