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开发编程语言被指“套壳”科研不能以谎言回应期待

院计算所团队“完全自主设计、开发和实现”的“木兰”编程语言Python语言的套壳产品?近日,针对近日这一网络质疑,项目负责人、院计算所编译实验室员工刘雷在科学网上发表回应称,木兰语言在8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本团队开发的,在32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基于Python开源编译器进行的二次开发,但在接受采访中将木兰编程语言和编译器夸大为完全自主开发。其对在网络上造成的不良影响郑重道歉,对给中科院、中科院计算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表示诚挚的歉意。(澎湃新闻)

夸夸其谈,瞬间被同行揭穿。在最初的报道之后,有懂行者就提出,“木兰”语言编辑器程序图标与用著名编程语言Python生成的应用程序图标完全一致。如此赤裸裸的“套壳”连图标都懒得改,竟还敢在公开采访时吹得天花乱坠,简直就是侮辱公众智商了。

事实上,“木兰”编程语言夸大其词之处,还不只是把“套壳”说成自主开发,更涉嫌虚假宣传其适用场景和功能效值。据悉,木兰编程语言主要是用于中小学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习编程的,这就是一个入门级、教学级的编程工具。而其开发者之前则信誓旦旦,宣传该语言编程体系可用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应用。如此轻浮、吹嘘做派,与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理性严谨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说是“自主开发”实是“换个马甲”,有多少重大科研突破,最终被揭穿只是“一场谎言一场梦”?在“自主开发”“国产替代”呼声高涨的今天,在科研产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投入的大背景下,“木兰”编程语言不啻为是一次及时的提醒。对整个科研系统来说,其内部的项目立项、经费分配、流程监管、成果评估,是不是足够完善?而就科研系统的对外发声而言,能不能做到起码的“有多大本事就说多少话”?多埋头干事少弄虚作假,话说太满、说太过、说太假,大概率会被瞬间戳破。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