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涿鹿县南山区产业扶贫揭秘:百年老树开枝散叶带出扶贫大产业(2)

  狭窄的道路通向幽深的山里,透过两侧蓊蓊郁郁的杂树,不时可见一块块由土堰垒就的废弃梯田,巨石巉岩不时从旁边横斜而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涿鹿县南山区的自然条件,成为贫困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涿鹿县南山区组织部部长宋军介绍,由于地处深山区,包括南将石在内的一些深度贫困村,石多地少,过去人均仅有0.8亩地,只能种点玉茭,但下一场大雨,庄稼就被冲没了,有的村民只能以养羊为生。随着2003年全部退耕还林,山上禁牧,养羊的村民只得另谋生路。虽然村民还有一点杏扁,但也卖不上几个钱。长期以来,当地村民生活非常贫困。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度推进,如何找到一种既能保护生态,又能让百姓致富的产业,南山区干部用尽心力:由于生态保护,当地不能发展工矿企业,不能发展旅游业。发展什么?2012年,经过思考,南山区委区政府决定将文玩核桃作为扶贫主导产业来发展。

 当地村民正在嫁接文玩核桃树。河北日报记者高振发摄

当地村民正在嫁接文玩核桃树。河北日报记者高振发摄

  发展文玩核桃产业,首先面临的是技术上的难题。走访中,他们了解到,种植文玩核桃树虽然效益可观,但树木嫁接成活率很低;核桃花皮、白尖现象严重,每当秋天核桃下树时,一棵大树数千颗果中能配成对的好核桃极少。

  这道难题如何破解?宋军介绍,当时,在南山区的沟峪之间,几乎每个山村都驻有帮扶工作队。一位在朱家峪村帮扶的驻村第一书记提到,她跟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是同学,可以邀请他来看看。听闻此信,大家欣喜不已,每天都在期盼着这位“大山教授”的到来。

  李保国教授来了。那是2012年5月的一天。

  当时,李保国的心脏病已经非常严重,所以,爱人郭素萍也跟着来了。一下车,郭素萍的第一句话是:“先找个清静的地儿让他歇会儿,刚给他吃了药。”休息了一会儿,李保国教授缓过劲来,就开始听取介绍,并很快上山给村民现场指导去了。“从没见过像他那样的教授,不说休息,只说工作。他不光讲解理论,更重要的是亲手给你做示范。那天的晚饭是在乡里吃的,但谁也没想到,吃完饭,李老师又到村里来了,为村民又解答了好多问题。临走,还把自己的电话留给每一个农民。”始终在现场的刘启全说。

 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为涿鹿县南将石核桃树发放的林木良种证书。河北日报记者高振发摄

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为涿鹿县南将石核桃树发放的林木良种证书。河北日报记者高振发摄

  那之后虽然李保国没再来,但李保国科技团队的成员,或前来或通过电话,一直提供技术指导。

  解决了技术之忧,接下来的工作是:建设一处苗木基地,培植幼苗10万余株以供村民栽植。

  建设苗木基地,需要流转土地45亩,涉及村民20多户。当时,沟坡上正长着一棵棵碗口粗的杏树,虽然杏树不值钱,但长成不易。干部们一遍又一遍做工作,村民们就是舍不得。村干部白天做工作,晚上开会研究解决方案,终于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

  为鼓励贫困户嫁接文玩核桃树,南山区政府出台政策,每个接穗补贴100元,每户平均补贴2000元,目标是实现全区“人均3棵,户均10棵。栽下文玩核桃树,全家来致富”。

  为让更多贫困户嫁接文玩核桃树,刘启全和村主任刘杰等组成技术小组,为村民提供嫁接服务。到外村搞嫁接服务,他们每天可得劳务费300元;但在本村搞嫁接服务,除了管顿饭,他们不要一分钱。

  八旬老人刘茂因为不懂技术,一直没有种植文玩核桃树。现在,借助政府的扶持政策和村党支部的帮助,通过实施高接换头,他也有了一棵文玩核桃树。头年嫁接的一截接穗,第二年就长出数尺长的枝条,第三年枝头就见果了……

  在南将石村的典型示范下,附近更多的贫困村通过从南将石村购买接穗,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脱贫模式,发展起了文玩核桃产业。

  截至目前,涿鹿县南山区已有文玩核桃树18万棵,覆盖82个村庄,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

  扶贫政策东风频频,一棵老树催生扶贫大产业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76a3f1fcd23e2b7ebed302cd9b667b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