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和乐业》教学设计(2)

                        

 

查陋补缺

 

 

 

 

 

 

 

 

 

 

 

 

军人、做工苦、)

: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正反论证……

情:对敬业、乐业者的推崇、赞美。

㈠复述文意:(直忆式讲述;创意式讲述)

㈡感悟漫谈:本文属于演讲,它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要求:①认清对象,明确场合,确立主旨(针对性);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本文是作者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作的演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其文章有矫正世风、改良民性的积极作用。

㈠标题解读: 题目点明了此次演讲的论题。“敬业和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第十四册。

㈡问题探究(品味)

一、品语言、悟情感

1.唐朝有一位……日日如此:

作者引用百丈禅师的格言和故事,证明了“有业之必要”。先引用禅师的格言,然后用他的实际行动进行印证,“每日”说明了百丈禅师坚持劳作、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有力地证明了“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的观点。

2.我征引儒门……要不断的劳作: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儒门”与上文的“孔子”相照应,“佛门”与上文的“百丈禅师”相呼应。“人人都要有……坚持劳作”是承上得出的结论,同时引出下文“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观点。

3.唯有朱子解得……不旁骜,便是敬:先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的格言阐释“敬”的含义,即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它的事情就是敬。然后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解说,既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又使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

4.今天所讲……一同受用:此句是全文的总结。作者言简意赅的把“敬业和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即“人类合理的生活”首先应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全神贯注,心无旁骜,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全句含义深刻,回应首段中的中心论点,使结构严谨。最好提出希望,极富感召力。

5.作者提出“业”的含义是不是局限于人们常说的“职业”?明确: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人们所理解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所以,“业”并不局限于正式谋生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6.作者在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明确:作者的这种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正如“不是为了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983f54b21bd2944b7c4f91cc0509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