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大众逐渐释放文化消费活力、愉快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这个暑期,首先刷屏的是图书馆门前的“排队大军”。7月中上旬以来,省图书馆门前,不同年龄的读者,或站或蹲,或坐着自带的小板凳,早早来此等候,以求能入馆获得一个座位。在网上,还有一些网友专门整理出如何在图书馆“占位”自习的攻略。其实,图书馆“一座难求”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省图书馆,也不仅仅出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存在限流与控时的这个暑期。那么,这个关于“座位”的“老问题”有没有新解?
读者更喜欢沉浸式研读, 图书馆座席面临压力
据了解,往年,各图书馆通常会采取提前开放、延长服务时间、采取限时留座等方式调控暑期的座位使用率。今年暑期,各级各类图书馆在做好防疫和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也同样积极回应广大读者的阅读诉求。
记者从省图书馆了解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该馆已经适度增加读者座席、在馆人数和接待人数。自7月11日起,该馆进馆读者由2000人增至3000人,每天实时在馆读者人数由500人增至1000人,阅览座席由280个增至500个。以前一张桌子坐一位读者,现在斜对角坐两位读者。自修室延长开放到晚上10点。工作人员介绍,省图书馆还做了详细预案,后期如果座位还是不够,会考虑继续开放会议室、报告厅、多功能室等空间。
省图书馆馆长林旭东认为,图书馆“一座难求”,当然有因为疫情防控而减少座席的客观原因,更主要是进入新时代,广大读者对公共文化的硬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公益性的公共图书馆,体验政府提供的基本文化服务,充电读书,研读备考,观展听讲座,静享悦读的美好时光。
“每天看到读者排成长队,我们既感动又承受服务压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尽管我们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网上数字资源和在线阅读活动,但更多的读者还是愿意走进馆内。读者喜欢坐拥书城的满足感,愿意以环顾众读的姿态约束自己,达到沉浸式研读效果。”林旭东分析道。他希望能够尽快建成安徽省图书馆新馆,进一步扩大馆舍空间容纳读者量。
合肥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暑期向来是图书馆的传统“旺季”,放假之后来馆内自修的学生数量增多。从省馆到市县馆,都会为暑期做特别安排,比如潜山市图书馆,开辟了临时自修室,专门为今年参加考试的学生使用。记者了解到,为了将读者更好分流,减缓占座压力,很多图书馆都设立了专门的自修区。馆方建议,想到图书馆自习的读者可以首选这些专门的自修室。
增加图书馆服务供给,建立大、中、小散布的公共服务体系
“图书馆座席有限,图书馆的数量能增加吗?”避免排长队,就近找到阅读场所,是相当一部分读者的诉求。
随着合肥公众教育水平和阅读能力的跃升,人民群众对公共图书馆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假如城市公共图书馆和市民阅读点数量更充足,分布更普遍,图书馆就不会“一座难求”。在常规情况下,也可以倡导学校、单位开放阅览和自修空间,可能会减少各类读者聚集某一个图书馆的情况。林旭东认为,解决“一座难求”的关键,在于落实依法、规范、可持续的保障机制,政府要增加图书馆服务供给,建立大、中、小馆散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便利化。
近年来,合肥城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已逐渐覆盖至街道,市民可以就近方便地自由选择利用图书馆,市民的文化愉悦感和城市的影响力都在不断上升。在马鞍山市,全市各县区共设有流动图书服务点26家,覆盖学校、医院、基层企业、驻地武警、监管场所等各行业单位。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当地图书馆积极调配图书资源,提供有针对性服务,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解决了一些基层单位、特殊群体阅读资源不足、阅读不便的问题。
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文化处负责人认为,暑期图书馆“一座难求”的状况反映出群众对公共文化供给的需求旺盛,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在于弥补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增加公共文化供给,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近年来,全省各地围绕读者多元化需求,坚持“公共图书馆+”的理念,努力拓展服务渠道、方式,全面构建多元阅读体系,积极保障全省群众随时随地能读书、读好书。“公共图书馆主馆+众多分馆”、“公共图书馆+乡镇分馆”等思路落地实施,全省部署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依托文化站设立1400多个分馆,并推进基层公共图书资源整合。
重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发挥不同阅读场所的社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