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湖北农民工留言东莞图书馆”,引多方再度思考图书馆社会价值。在安徽省图书馆的读者留言板上,也留下很多读者的肺腑之言,“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净土,充满温暖、充满希望,喜欢这里的氛围,太美好了!”“安静、整洁、舒适,热水、空调、网络,知识的海洋、心灵的慰藉、自律的开始。”留言的背后,体现出图书馆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公共图书馆是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设施。实体图书馆不会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兴起而被冷落,公众也不会因为便捷的网络阅读而放弃纸本文献。因为实体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独特的阅读氛围和馆员的知识服务无法替代,图书馆成为现代人除了家庭、单位(或学校)之外的第三空间。”林旭东说。
营造公共文化空间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信息服务、开展社会教育,通常被认为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社会功能。业内专家认为,公共图书馆为市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但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也不能简单等同于高校图书馆和普通自修室。特别是省级图书馆,更应该发挥图书馆的龙头功能,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职能,不仅要满足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也要为当地科学、文化研究提供支持,为专家学者学术攻关提供坚实的阵地。
业内一向重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但面对实际难题,也在积极探索,发挥不同阅读场所的社会职能,缓解“大馆”的客流量压力。比如近年来,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实践与探索正在进行中,高校图书馆正从传统向数字化转变,资源量非常丰富,为读者提供的服务方式也越来越便捷,通过增加社会服务功能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又如,合肥市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于阅读服务,在公共图书馆之外,拥有110多个“城市阅读空间”,这些阅读空间像“珍珠”一样散落在不同角落。据了解,自2017年出台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实施方案以来,合肥市坚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通过馆店一体,打造十五分钟阅读圈,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增效。在“公共图书馆+城市阅读”理念之下,省内很多市县也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方式,在大型社区、市内景区、商业街区等人员密集场所,规划建设城市公共阅读设施。(记者 晋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