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信奉“颜值即正义”,想要通过整容实现华丽变身,美容整容正在成为中国女性的重要投资之一。
小心遇到黑医美
根据ISAPS(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协会)的数据,我国医美行业自2006年以来便呈指数级增长,2015年到2017年的复合增长率达42.23%。预计2020年全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3150亿元。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医美市场。
根据ISAPS(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协会)数据,2015年,中国医美市场的渗透率为2%,而根据香港医思医疗集团和 Frost&Sullivan 的数据测算,2019 年中国内地医美市场渗透率有望从 2009 年的 1.5%提升到 2020 年的3.6%。行业未来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巨大的市场背后是资本的争相抢滩,医疗美容机构如同雨后春笋般争相涌现,自2011年起,初创医美机构数量不断增长,到2015年,37家医美机构创立,近几年增长速度放缓,但每年仍有医美新机构成立。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数据库收纳的初创医疗美容机构共计有159家。
其中,北京地区医美机构数量最多,达到了52家。其次为广东、上海,分别有31家和29家。
专业医生的缺口也显现。我国法律规定,合格的医疗美容医师必须有《医师资格证》、《医生执业证》、《医疗美容主诊医生职业资格证》,很多非法执业者趁机混水摸鱼。
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2018年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表明,目前中国合规的医美行业执业者大约有 17000 名左右,但非法执业者数量超过 150000 名,几乎是合规医师的9倍。
这也造就了很多没有正规资质的医生经过几天培训就敢给消费者动刀、打针,火热的医美市场背后是行业的重重乱象。
祛痘成为医美踩坑重灾区
正值暑期到来,美容整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变美路上总会遇上一些陷阱。
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在具体服务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远程购物、网络接入服务、经营性互联网服务、移动电话服务和美容美发服务等领域。黑猫投诉数据也显示,2019年1月至6月,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医美类投诉一共有468条有效数据,消费者因此蒙受的损失477.02万元,从地区来看,广东的用户损失最高,达到了87.76万元。其次为浙江、北京两地,分别是40.46万元、34.48万元。
根据我国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医疗美容项目分为四大类: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中医科。消费者投诉的项目则集中于美容皮肤科,共计有447条,占比95.51%。而在美容皮肤科项目中,祛痘成为困扰年轻人的一大皮肤难题。有322条集中于祛痘问题。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医疗美容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错”的问题上;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则主要是因“美容机构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或“手术结果未达宣传效果”而引起的。
虚假宣传,害人不浅
在美颜视频、P图软件的攻略之下,我们这个时代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巅峰。“我要变好看”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心声,但美丽的代价也可能异常惨重。
上海一位消费者2017年底在某医美机构的诱骗说零利息之下,贷款10余万,做了鼻部整形、玻尿酸、抽脂等项目,但3个月后脸部开始出现肿块疼痛难忍,半年后,消费者容貌受损,出现了鼻子歪斜,鼻头处有断节,鼻内腔流血等症状。至今,消费者仍在与商家进行拉锯战。
项目价格高昂,变美时不我待,于是一些美容机构大肆鼓动消费者办理分期或者贷款。14.47%的投诉正是源于此类整容失败、套路贷等其他原因。
数据显示,31.28%的投诉涉及退款问题,一些用户在服务人员的花言巧语之下,冲动消费办了美容年卡,但清醒之后,想要申请退款却遭遇重重阻碍。
20.64%的投诉原因是认为受到了医美机构的欺骗,常见的套路是通过填写问卷,赠送体验先把客户忽悠进美容店,美容套餐没少办,成效却让人不满意,消费者感觉上当受骗。
14.04%投诉问题聚焦虚假宣传。广告夸得天花乱坠,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很多致力于通过医美解决痘痘问题的消费者,却发现一套流程下来,皮肤不仅没有光滑无坑,反而变得更敏感,痘痘也没有痊愈,严重的甚至毁容。
95后精致年轻人,为美投资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