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利用网络宣传阵地,互联开发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爱国与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不会过时的价值议题。首先,用活校园数字图书馆,用好书培养学生品位,提高自身修养。再次,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开设在线课堂,积极与学生交流甚至于答疑解惑,发挥网络的政治和政策导向作用。最后,把红色资源进校园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结合,倡导爱国主义各种精神专题的活动,充分利用校园活动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宣传杰出人物代表及国家大事积极动向,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发展,因势利导适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拓宽爱国主义教育渠道。
1、坚持立德树人,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一体化。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现状,把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动态,要把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引入进来,在教育中展开以学生为主动、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从而来弘扬爱国主义。要致力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引导、人格养成等品质的培养,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德育体系的融合。梳理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动员教育教学各个层面,使之从重学生管理向学生教育转变。在教学层面围绕“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展开,以德育教育为引导,专业教育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占领课堂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战线主阵地。
在教育层面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爱国主义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校风和育人环境。
2、以国防教育为牵引,用革命英雄主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武器。高校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载体。
在高职院校开设军事理论课以及军事训练,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增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观念。古往今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直都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国防教育应以先烈保卫祖国的革命英雄主义作为教育重点,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四、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当顺应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立足时代现实、贯穿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总之,在高职院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讲求合时,更加注重实效,只有努力使其恰逢其时、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才能达成对高职院校学生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黎适.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徐家庆.大学生理性爱国的教育与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3】中共中央.关于充分运用文物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通知[Z].1991年8月印发.。
爱国主义论文范文二
题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无论何时都必须延续。大学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 因此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然而, 21世纪以来, 新媒体以其及时性、互动性、隐蔽性等特点迅速在大学生这一群体蔓延。一方面, 对大学生爱国认知和情感造成冲击, 而且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和环境受到挑战。另一方面, 开拓了爱国主义教育新平台, 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面对新媒体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影响, 可以通过优化新媒体环境、加强对新媒体道德约束等措施, 使新媒体成为弘扬爱国旋律、营造爱国氛围的媒介。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