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可以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平台形成的良好舆论环境, 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例如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 它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华人华侨发布爱国言论、表达爱国情感的全球平台。除了爱国主义教育网站以外, 大学生喜欢使用的微博也是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 例如中国政府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都注册了官方微博, 它们不仅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的国家决策文件、重大新闻, 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们会对一些引起争议的话题, 发布官方立场, 第一时间占领舆论高地, 把某一话题、事件引向正确的轨道。每天都有新闻、时事在发生, 都会形成正面、负面两种态度, 但是新媒体平台上的官方立场和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 以及影视明星们尤其是作为青少年偶像的明星, 他们不仅拥有国内粉丝, 还拥有国外粉丝, 他们通过新媒体平台大声表达的爱国立场是体现民族团结, 增强“中国态度”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二) 信息的海量性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新媒体上有着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这就不仅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全面的信息, 而且也为教师搜集有关爱国主义的资源提供了方便的途径。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和更新速度快的优势, 可以使学生能够及时、便捷地获取到国家刚刚发生甚至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除了互动性的平台, 学生自己可以获取图片、视频等爱国资源以外, 还有很多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资源网站, 可供老师去整合资源, 有效利用资源。中国红色旅游网是一个介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的网站, 网站对全国各地红色景区的重大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此外, 还有血铸中华网, 其中囊括了各大纪念馆, 只要通过在线方式就可进行网上参观。这些网站有序、规范的导航, 可以使教师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大大提高效率, 并且从这些网站上获取的新鲜资料, 可以引起学生注意, 更有效的带动学生爱国热情。
(三) 热点事件的传播激发了爱国情绪和行为
新媒体未出现时, 大学生表达爱国情绪只是单一的几种方式, 而且一个事件不太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全体学生。但是新媒体具有广播和电视所不具备的效果, 在短时间内把关注某一事件的全体人员动员起来。例如QQ同学们可以在上面转载他人关于爱国的文章或者把爱国歌曲设置为背景音乐, 这样访问其QQ空间者, 不仅可以看到爱国文章还可以受到爱国歌曲的熏陶, 带动访问者的爱国情感。充分体现了新媒体上的爱国动员行为, 而且更多出于个体的自发性, 所以调动程度极大提高。例如在里约奥运期间, 不论是微博头条还是网站搜索页面、QQ登陆界面等, 都为奥运会的进程提供了专门信息提示按钮, 只要点击就可以看到不断更新的赛况及其精彩瞬间。在这次奥运中最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事件, 便是中国女排时隔十二年再度夺冠。大学生在这些正能量的报道中, 能够深刻体会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而且能激发他们为祖国拼搏奋斗的爱国心。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
(一) 优化新媒体环境, 弘扬爱国主旋律
新媒体是各种信息的“发源地”, 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新媒体各大平台的监管, 使其成为信息的“过滤器”, 将一些非主流、粗俗、虚假的信息剔除, 弘扬积极高尚的爱国旋律。官方媒体要加强对舆论的评析和监督, 密切跟随相关热点信息的转载、评论、传播, 明确清晰的表达官方立场。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 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 运用网络传播规律, 弘扬主旋律, 激发正能量,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党政机关要积极参与新媒体平台, 当一事件发生时, 把握时机占领舆论阵地, 第一时间把大量繁杂的信息梳理的清晰明朗, 为民众提供有效、全面、真实的信息资源。可以对公共开放性平台实行实名注册制, 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发布虚假信息、煽动性言论者, 不仅需立即删除信息, 还需受到法律惩罚。
(二) 运用新媒体技术, 构建爱国网络社区
首先, QQ和微信等即时交流工具可以发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互动形式, 教师可以把收集的爱国主义素材发送到同一个群中, 既便捷又可以引起每位同学的关注, 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其次, 教师也可以通过微博与学生“双向关注”, 当热点事件爆出时, 教师可以转载评论, 第一时间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教师可以每天发布爱国的历史故事、名言警句, 这样一种使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 也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模式, 对学生远程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把语音、图片、视频等爱国主义素材传送到远程学生的桌面上, 克服了距离、时间、空间的局限, 使不在现场的同学接受到同样优质的教育。最后, 学校可以创建手机报, 每天为学生手机发送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简讯, 让学生及时获取到新闻资讯, 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
(三) 道德约束新媒体, 营造爱国主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