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构建之法》之FAQ (11)

“我们是预期变化,不是期望变化”这一句话我没能理解。对于前半句中的“我们是预期变化”,我的理解是我们要未雨绸缪,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应对未知的变化。但是后半句中“不是期望变化”我没看懂,这里期望的是什么变化?

书中说到:

大牛:最近业界有人总结,项目需求的生存期是18个月,就是说如果一个项目的需求是18个月前确定的,而产品还没有做出来,那几乎就可以不做了,因为需求肯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微软的一些成功项目的各个版本之间也是间隔18一24个月。现在软件开发的重心从桌面软件移到了互联网软件和服务,项目的版本更新就更频繁了。

“项目需求的生存期是18个月”所说的项目是否更多的适用于对那些已经投入使用的产品的更新的项目?那些未开发出来的项目,比如某款游戏的开发,我认为“18个月的生存期”应该不太能适用。

书中提到:

第十二章P266页开始,提到了在用户体验方面要不让用户犯简单的错误。书中举了飞机上的遥控器:“左上角:呼叫乘务员,右上角:取消呼叫,下方:阅读灯。可以想象,在长途飞行、照明不足的情况下,乘客很容易按错。据报道,很多乘客为了避免误按[呼叫]按钮,干脆连阅读灯也不想开了。” ;手术室中的两根输液管:“在医院手术室里,麻醉师在给病人实施麻醉的过程中会用到不同的输液药品,有两个管子一模一样,但用途截然不同,这成为不少医疗事故的问题根源所在。” 等例子。

那在软件开发中,要怎么做到尽量避免让用户犯简单的错误?又还有哪些用户犯简单的错误的例子呢?我的观点是异常处理就是一个这方面很好的例子。

书中提到:

第十六章P356页,成功的团队更能创新吗?书里提到1.成功的企业要满足股东们的巨大期望值。2.成功的公司有价值观——追逐利润。3.成功的公司有流程。4.成功的公司重视用户。5.成功的团队有老大心理。

可是我觉得成功的企业拥有更多资金、资源,这些可以给创新带来非常有利的条件。成功的企业也更容易招聘到高端人才,而人才是第一资源。有了这些条件,成功的企业应该是更有创新能力的。然而小企业创新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的风险应该会更大,企业创新本身我觉得也是很冒险的。

在网上搜了一些观点:

大企业创新能力优势强:原因在于因为大型企业的品牌号召力、市场的拓宽能力、和人脉能力资源能力。比小型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故此创新的能力强。
大企业吸引的人才更多,有思想有创新的人才也就更多,但是受限于一些大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创新程度不一定比得上某些小公司。
小型企业创新能力优势强:原因在于它与大型企业创新的不同是大企业结构和模式固定单一不易轻易改变。而小型企业反之亦然,创新价值高、模式可多样变化。

很明显众说纷纭,所以想知道现实到底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更能创新?

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个问题解决也有多个解决方法,两个人结对编程过程中自己在解决问题,同时也在看对方解决问题,思维在自己和对方的解题思路中不断跳跃,这样花费的时间不会更多吗?怎样才能找到适合结对编程的搭档呢?怎么和搭在合作中达到1+1>2的效果呢?关于如何结对编程有相关的理论方法吗?比如如何达到高效合作。

书中介绍了很多开发流程的方式比如:写了再改、瀑布模型、瀑布的各种变形等。问题:一个刚组成的软件开发团队,彼此都还不是很了解,如何选择适合的开发流程呢?这几种开发方式有比较低风险的吗?如果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发现一开始的方式有问题,但内部的调动又会消耗大量的精力,这值得半途换开发流程模式吗?

文中写道“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项目是微软学术搜索,尽管许多用户觉得它的UI不错,它仍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一个叫西乔的同学就给提出了下面的建议:建议采用不同的样式,将submit按钮突出,Cancel按钮样式弱化,降低用户丢失操作的可能性。”我联想到,如果存在这样希望降低用户损失(但不是很大的影响)更改界面,但是会使界面变得不美观的情况,应当如何选择?

那在实际项目中,整个团队在每个阶段的时间怎么分配才合理呢?哪个阶段的时间应该花最多的时间和精力。

团队里出现‘不做事’、‘不让别人做事’等之类的人,应该怎么办呢,是耐心的沟通交流,还是粗暴的踢出。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ppx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