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管理的算法, 都是敏捷教练这个“算法工程师”的“算法库”,或者说“兵器谱”。必须非常熟悉,并且知道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该如何使用。
4-极简之道
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这么多方法论的基础上,我们如何用于团队?我们如何帮到团队提升效能?
我们要让团队更加高效,而不是让团队搞笑。从搞笑到高效方法很多,比如在个人级别的GTD时间管理,清单方法,个人和团队级别的“番茄工作法”等,都是在你尝试敏捷方法前的有益尝试。在切入敏捷实践后,可以先从kanban方法开始,慢慢转移到scrum方法(如果适用的话),再根据实际情况,转换到SoS(Scrum of Scrum),LeSS,SAFe等大规模敏捷实践上。
在选择某一个具体方法实施之前,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提高效率?为什么效率重要,如果没有想清楚为什么,怎么做可能都不对。比如我们为什么要两周交付?如果产品本身的属性,支持边开发,边测试,测试通过后可以直接灰度上线,我们就不一定要选择两周的交付周期,比如可以保持在一周的周期来交付。如果团队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准备好,比如单元测试,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都还做不到,固定两周交付可能会是一个灾难。
其次,我们需要区分什么行为是高效,什么是低效,什么是无效。我们可以通过对整体流程进行分析(比如使用value stream mapping等方法,来统计流程效率),获得基础数据,制定效率提升的目标。
再次,区分清楚后,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和策略,来放弃无效的事情,减少低效的部分,提高有效工作的占比。
最后这一点是区分于流程之外的,我们需要提升团队的“沟通带宽”,需要不断扩大团队的社交连接。比如一个小组可能互相都不太认识,或者在平常的工作里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协作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着力于让团队更多的沟通,加深在项目级别,和在非正式形式的沟通和协作(比如团队建设等),让团队加快融合。这是你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方法,都应该考虑的基础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