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还有一些第三方的监控工具,同样是性能分析和故障排查的利器,如MAT、GChisto、JProfiler、arthas。
7、常用调优策略这里还是要提一下,及时确定要进行JVM调优,也不要陷入“知见障”,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可以通过优化程序提升性能,仍然首选优化程序。
7.1、选择合适的垃圾回收器CPU单核,那么毫无疑问Serial 垃圾收集器是你唯一的选择。
CPU多核,关注吞吐量 ,那么选择PS+PO组合。
CPU多核,关注用户停顿时间,JDK版本1.6或者1.7,那么选择CMS。
CPU多核,关注用户停顿时间,JDK1.8及以上,JVM可用内存6G以上,那么选择G1。
参数配置:
//设置Serial垃圾收集器(新生代) 开启:-XX:+UseSerialGC //设置PS+PO,新生代使用功能Parallel Scavenge 老年代将会使用Parallel Old收集器 开启 -XX:+UseParallelOldGC //CMS垃圾收集器(老年代) 开启 -XX:+UseConcMarkSweepGC //设置G1垃圾收集器 开启 -XX:+UseG1GC 7.2、调整内存大小现象:垃圾收集频率非常频繁。
原因:如果内存太小,就会导致频繁的需要进行垃圾收集才能释放出足够的空间来创建新的对象,所以增加堆内存大小的效果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注意:如果垃圾收集次数非常频繁,但是每次能回收的对象非常少,那么这个时候并非内存太小,而可能是内存泄露导致对象无法回收,从而造成频繁GC。
参数配置:
//设置堆初始值 指令1:-Xms2g 指令2:-XX:InitialHeapSize=2048m //设置堆区最大值 指令1:`-Xmx2g` 指令2: -XX:MaxHeapSize=2048m //新生代内存配置 指令1:-Xmn512m 指令2:-XX:MaxNewSize=512m 7.3、设置符合预期的停顿时间现象:程序间接性的卡顿
原因:如果没有确切的停顿时间设定,垃圾收集器以吞吐量为主,那么垃圾收集时间就会不稳定。
注意:不要设置不切实际的停顿时间,单次时间越短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GC次数才能回收完原有数量的垃圾.
参数配置:
//GC停顿时间,垃圾收集器会尝试用各种手段达到这个时间 -XX:MaxGCPauseMillis 7.4、调整内存区域大小比率现象:某一个区域的GC频繁,其他都正常。
原因:如果对应区域空间不足,导致需要频繁GC来释放空间,在JVM堆内存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可以调整对应区域的大小比率。
注意:也许并非空间不足,而是因为内存泄造成内存无法回收。从而导致GC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