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目及远方
课程设计 HumanFramework:
https://github.com/cyclons/HumanFramewo
正文大四毕业,心血来潮,闲余之际,撰文留念。
萌芽游戏程序员,把这个分成两块的话就是,游戏,程序。
这两个中,只有一个,游戏,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在那个视电子游戏如电子海洛因,父母抵制到要送孩子去网瘾治疗所的年代,三年级的我就已经在玩ps2了,周围的同学还在玩红警qq大乱斗冒险岛飞车的时候,我已经玩高达战神龙珠古墓丽影,最终导致和周围同学没有共同话题。
随后,按顺序入手了nds,psp,xbox360,ps4,可以说从小到大,游戏没有停过。
如果说这条职业路上我有什么超前之处,就是玩游戏玩得多。
起步那什么时候开始想做游戏了呢?要等到大学。
整个大一的我沉浸在社团干事与学习中,完全没有接触过游戏编程,学了个谭浩强的c语言,寒假里把下学期的高数学了一遍,然后发现课堂上除了能装个逼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大用。
直到下半学期的一天夜里,我在床上思考,以后究竟干什么比较好,突然一个念头冒出来,要不去做游戏吧!这个想法一冒出来,我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仿佛一股能量贯穿了全身一般,于是我下定决心买一台电脑,开始我的程序之路。
暑假的时候,搜了好久,终于找到一个感觉靠谱的教程,那就是SIKI,现在已经是游戏网课的巨头了,然而当时仅仅只是一个维持了一个小小的公众号而已,唯一收费的只有一个A计划,终身费只要400块。当时选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量的免费课程,一个个案例都是自己想要实现的游戏,总感觉每实现一个,就离成为游戏制作人更近一步(当时没有游戏职业概念)。
成长刚开始学的阶段,可以说我就是个沙雕,半吊子中的半吊子,打字速度20字母/s,不懂语法,大小写不分,对着视频敲代码。(弯路)
后来发现尽管照着视频做出来了,但仍然不熟练,于是逼迫自己,看视频不写代码,写代码不看视频,偶尔实在不知道怎么做了,再回去看视频里怎么做,一个视频要看两三遍。(稍微正了一些)
为了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把手机的键盘从9键变成26键。(有一定作用但不是正道,推荐https://www.keybr.com/)
那时候我还心血来潮,赶VR潮流,在学校里搞起了VR工作室还有VR社团,但刚开始不做技术,是卖硬件的,卖手机纸盒子VR给学生。后来发现潮流过了,硬件没前途,随后就想把工作室往技术上转,当时心里的想法是边能学Unity又能搞起一番事业(too young,too simple)。
大二的寒假里,我马不停蹄,不断学习SIKI公众号上的项目案例,每做完一个就信心爆棚,仿佛自己已经是个优秀的游戏程序员了。之后还在社团里教大家如何做一个AR应用,Unity小游戏等等。
在大二的暑假里,我还认识了一个朋友,一起做汽车VR喷漆,想通过这个赚钱,但最终失败了。同时,我发现专业偏硬件,于是我转专业到计算机学院,开始了第二个大二生活。
旅途后来的日子里,我依然是一有时间就跟着教程学,但仿佛到了一定的瓶颈,感觉做游戏不就是调调api,用用插件,什么游戏都能做出来啊,恰巧当时看到心动在搞独立营活动,我就立即报名了,这也成为了我第一次的gamejam。
gamejam的感觉呢,怎么说呢,就好像回家了一样,里面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超喜欢这里面的~。在活动里,能够充分体会到周围人对游戏的热爱,精妙的游戏设计,惊艳的美术,牛逼的程序老哥,主办方给我们学生还特别优待,给我们免费订了两天的五星级酒店,还包早餐,可惜都没怎么好好享受到,两天可能就住了8个小时不到吧,但整个活动充满乐趣,给我的第一次gamejam留下了非常棒的印象。
之后便开始积极参加各种jam活动,线上线下到现在快应该有10场,每一次都很有收获,无论是认识了新的朋友,还是看到了非常惊艳的游戏,每次都是一场充电之旅。
里程碑改变我职业生涯的是一次比赛。
还记得隔壁工作室的老哥问我一句有个AR的比赛来不来参加,我说来。那次比赛是一次hackthon,恰巧有一个单项奖由网易赞助,而且专门设置的AR题材。对我来说,我不了解hackthon,所以就把它当作是一场gamejam,看着周围一圈985的同学们,压力山大。
那次我们做了一个AR版本的胡闹厨房,现在回想起来那代码写得就是一坨屎,但游戏运行非常顺畅,没有bug,从可玩性来看还是挺不错的,但和以前看的优秀作品比差距还是太远。听到主办方在选出十个演讲队伍中没有我们的名字时,我们已经收拾好行李,开始回校了。然鹅,这时候主办方说不要急着走,网易的奖还没开,我们一路就火急火燎的赶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