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保基金中心IT部门负责人王东近来一直苦恼不堪,和他的同事们加班加点地工作了三个多月,终于把该社保基金中心丢失的80万份文档资料重新扫描进电脑中。王东加班加点的工作,并不是社保中心的正常任务。这一切都是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由于王东没有正确地处理用于备份数据的磁盘阵列错误,自行尝试进行数据恢复,导致80万份的社何基金文档再也无法找回。
王东所在的社保基金中心采用的是服务器集群架构,连接到大约有3TB可用空间的存储阵列上,构成双机热备方案。该社保基金中心的数据库包括大约1.5TB的数据和图像文件,而且以每年300-500MB的数据量递增。 社保基金中心的数据库主要保存的由纸质文件扫描得来的数字图像文件。因为图像文件对于磁盘空间的要求很高,所以数据库中图像文件的部分包括一个分割成文件组的分区表,以年为单位在文件组中作为一个单独的分区来保存相应的文件。当年的数据是一个读/写文件组,而一旦关闭,就标记成只读。然后,整个数据库使用文件组备份,接着备份事务日志。这些数据库备份文件再备份到磁带上,并妥善保管在各处。
然而,在正常的数据备份工作过程中,一个磁盘阵列处理器报错了,无法读取RAID中的数据。此时,王东并没有咨询专业数据恢复专家的意见,而是像许多技术人员一样,给厂商打了一个电话,征询RAID数据修复的意见。根据厂商的建议, 王东和他的同事自行尝试恢复RAID数据。然而,做了大量的尝试工作之后,才发现数据已经无法再恢复了。因此,王东在周末加班,使用以前手工备份的MDF文件把所有只读的历史文件都恢复了,也就是2000年至2005年的数据,但是2006年的所有数据却永远丢失了,因为即使有2006年当前的备份和事务日志的备份,相对应的MDF文件的备份也是需要的。为了尽快恢复业务,系统先调用了一个没有数据的2006年的文件组。2006年夏天,王东和他的同事们用了三个半月的时间把纸质文档重新进行了扫描。
带着王东所遭遇的痛苦经历,笔者咨询了国家信息中心的专业数据恢复专家。据国家信息中心的专家讲,许多用户都会把各种各样的数据存放在不同的介质上,比如硬盘、光盘、移动硬盘以及便携存储设备上。然而,这些存储设备由于各种内、外原因,可能导致原有的数据丢失,或无法读取,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和麻烦。在这一年里,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的事件,不断上升。但是,这些丢失的数据如果没有二次破坏的话,数据恢复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恢复中心负责人叶红告诉记者:“DRS过去所接触到的数据恢复案例中,像王东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他们都凭借自己对产品的了解和厂商的建议,在遇到数据丢失的难题时,一般都尝试自行恢复数据。然而,由于对数据恢复知识以及经验的局限性,自行恢复数据的可能性很小,还往往给数据造成二次破坏,导致一些数据永远无法恢复。”
RAID是大部分企业所采用的数据备份技术,但是,RAID一旦出现故障,也会对数据造成一定的破坏。这时候,有经验的服务器维修工程师就会找像DRS这样的专业数据恢复公司来做数据恢复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RAID的数据。但是,也有部分工程师尝试自行对RAID进行修复,然而他们并非是专业的数据恢复工程师,而且最根本的出发点完全不同。结果,可能因为工程师的自行修复行为,对RAID数据造成二次破坏,使得数据最终无法再恢复。比如,某个制造企业的RAID出现了问题,并向DRS发出了求救电话。但是,当DRS的专业数据恢复工程师赶到现场后,却发现用户在遇到问题之后先求助于服务器工程师,而且已经执行了强行加载操作,此时所有的数据全部丢失。经过DRS专家的努力,最终只找回了部分数据,其它的数据由于二次破坏而无法进行恢复。凭借现有的技术,这类反复强行加载并多次写操作之后的数据很难100%恢复。
现在,王东的问题明确了。遇到数据丢失难题时,应该首先想到的是数据恢复专家。但是,由于数据修复市场的巨大空间,引得众多良莠不齐的公司及个人进入这个领域。大多数数据修复公司是随处乱放的待修硬盘、没有一定之规的操作流程、极为频繁的人员流动。在数据修复市场,相当多的公司或个人只是“一台PC一张桌,一套软件一个人”,如同江湖“游医”。这些不规范、完全没有数据恢复资质的数据恢复公司,往往还是对数据进行二次破坏的幕后“黑手”。他们往往以超低的价格,诱使用户把问题硬盘交给他们进行恢复。如果恢复出来了,万事大吉;万一不能恢复,用户对他们也无任何办法,只能再去找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可是,这种经过二次破坏的数据,无论是什么样的数据恢复高手,也难以恢复全部的数据。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用户,一旦碰到数据恢复问题,一定要冷静,不要自行尝试对数据进行恢复,而是找专业的具有资质的数据恢复公司进行数据恢复。
正确处理备份数据 数据恢复保障数据安全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