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李翰祥要破产,邵氏公司却能“不计前嫌”,邵逸夫亲自出马,诚邀他再入邵氏。虽然阔别香港八年,邵逸夫依旧相信李翰祥的能量,指望他重整旗鼓、再创辉煌。
经历公司运营失败,看透人情冷暖,李翰祥表现出对人性的彻底鄙夷。最终,他塑造出一个纯粹的娱乐感官世界,开拓了一个叫“风月片”的全新类型。
风月片的诞生,有其特定的文化以及经济背景。
香港法律规定,从1971年开始,正式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妻妾成群的传统陋习,从此成为历史。
与东方的“保守”不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性解放思潮开始盛行,香港人民也逐渐觉醒,“反英抗暴”斗争此起彼伏,英国政府虽有行动,社会秩序却一片混乱。
总而言之,人民需要宣泄。在此背景下,表现暴力的武侠、宣泄色情的情爱电影,突然变得很有市场。
随着李小龙的暴毙,展示拳脚功夫的暴力片,其热潮火速冷却。当此之时,李翰祥的“风月片”,几乎成为观众唯一的选择。
精明的邵逸夫,显然早已看出其中端倪,他曾经有“电影不景气,唯拍风月片”的断言。
1912年,重返邵氏的李翰祥,其头一部作品,便是鼎鼎大名的《大军阀》。李翰祥用“阴谋诡计”,诱骗当年的大美女狄娜全裸出演。美人最终屈服,她玉体横陈的香艳亮相,让香港人民大饱眼福。
《大军阀》不过是导演的牛刀小试,尝到甜头后,李翰祥将目光对准了明清——那也是他最感兴趣的时代。
谈及明清时期的香艳故事,潘金莲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人物。为了潘金莲一人,李翰祥最起码拍摄过五部电影,即《风流韵事》、《金瓶双艳》、《武松》、《金瓶风月》和《少女潘金莲》。
潘金莲是李翰祥作品中,最具颠覆性、最具主体意识的女性代表,诚如学者所言,通过这一个人物,李翰祥营造出,让大众迷离的,“沉迷与想象性满足的情色世界”。
从1988年开始,香港电影开始实行分级制度,从此才有了“三级片”的说法。毫无疑问,李翰祥的创作,启发了“三级片”。
然而,与毫无下限的色情电影相比,李翰祥又有自己的追求。
他对毫无保留的宣泄暴力与裸露,表现出抵触的情绪。李翰祥曾经说过:“真正写性要骚在骨子里,大家脱光便不性感。”、“往往收得越紧,人就越好奇,所以拍风月片首重含蓄。”
李翰祥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他大约拍摄了二十四部风月片,无一例外的皆含有“偷情”元素,换言之,“骚在骨子里”了。
对于“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这句古老俚语,他可谓有相当深刻的了解。
纵观香港社会,从“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性禁忌与性放纵,在某个时间段,实则是共存的。
李翰祥塑造出无数个“潘金莲”,让人们逃避责任、道德以及习惯,在一场电影里,收获到极致的快乐。
04
慈禧
许久以来,李翰祥有着“大中国情结”,他一直梦想着去大陆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