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风月片之父:性感,要骚在骨子里(4)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越来越开放,1978年之后,祖国方面就向香港电影人,发出过诚挚的邀请:“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都可以取景,内地大力支持。”

1982年,香港导演张鑫炎前往内地,拍摄了一部《少林寺》。影片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毛钱的票价,在内地创造了超过亿元的票房收入。

香港风月片之父:性感,要骚在骨子里


张鑫炎的成功,让李翰祥垂涎三尺,然而,他终究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他所在的邵氏公司,对于合拍电影,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兴趣。

邵氏的谨慎是有原因的。台湾是当时香港电影的最大市场,到大陆拍片,便意味着放弃了这块蛋糕。我们必须得承认,彼时彼刻,从单纯的经济利益考虑,邵氏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

李翰祥可不管这些,他毅然决然前往大陆。

台湾方面的“制裁”,的确也如期而至。“中华民国”裁定李翰祥为“附匪影人”,并且,“此后不得入境,作品不得公映”。

与港台的“封杀”不同,祖国人民给予了他最大的关怀。

李翰祥对宫闱片最感兴趣,同时也最拿手。 回归大陆,他就将焦点对准了清朝末年,着重展现慈禧的发迹,以及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过程。这就是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缘起。

香港风月片之父:性感,要骚在骨子里


内地给予李翰祥的支持,甚至是不合逻辑的。

譬如,为了营造新皇帝登基的恢弘气势,我们专门调配几千名解放军战士,以及专业的蒙古马队,充作群众演员。

香港风月片之父:性感,要骚在骨子里


刘晓庆回忆说,拍那场戏时,天还未亮,所有演员以及上千名士兵,在养心殿外集结。整个天地万籁俱寂,所有人也都悄无声息。

只待时辰一到,“叫起儿”的声音一起,“太监们”甩开静辫,清脆的声音,在宫院间层层回响。这一响之下,曙光也宣布来临,中国的电影事业,好像也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与《西施》的雷声大雨点小不同,李翰祥通过一部《火烧圆明园》,单单在日本市场,就豪取九亿元人民币。

香港风月片之父:性感,要骚在骨子里


李翰祥的成功,带动了港台演员前往大陆拍片的热潮。1980年代的“影人北上”,与几十年前的“影人南下”相映成趣,成为了中国电影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观。

即便到古稀之年,李翰祥犹然没有停下对电影的追求。1996年,他找到了刘晓庆,准备合作拍摄电视剧。

他想讲述荆轲的故事,为讨个好彩头,也为了与《火烧圆明园》呼应,两人为新片取名为《火烧阿房宫》。

悲伤的是,导演再没有收获好运,连带着他的生命,最终也留在了片场。

就像是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于一个电影人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归宿吧。

参考资料:

赵燕:《李翰祥导演研究》

刘晓庆:《<�火烧阿房宫>和李翰祥导演之死》

江春生:《从头细说李翰祥》

魏君子:《岁月风云:细说当年李翰祥》

李敖:《<�笑傲江湖>:回忆李翰祥》

作者 :老谈。拾文化(ID:shiyafengshe),以理性的姿态看待人和物,以文化的底色,传达情感、新知、文化和生活。文化改变生活,信仰照进心灵。

喜欢,就给文章一个“在看”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gzgx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