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的長三角一體化故事:從“我與長三角”到

這些天,每天一大早,“山那邊”江蘇溧陽市天目湖鎮駛出的垃圾清運車,都會停靠在“山這邊”安徽宣城市郎溪縣凌笪鎮下吳村村部,將洙漕河流域15個自然村800余戶居民的生活垃圾,統一收運處理。

這是蘇皖兩省邊界地區首次聯手加強生活垃圾處置,也是兩省共治共建生態環境的創新之舉。

用下吳村黨總支書記蔣福金的話說,“這幾年,‘山這邊’和‘山那邊’,真是越來越近,越走越親。”

下吳村與天目湖的攜手,正是宣城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個細微注腳。

“我與長三角”,親密無間

8月17日早上6點,國家電網宣城市廣德供電公司與浙江安吉公司啟用皖浙跨省聯絡線進行轉供電。這是安徽首次通過10千伏配網向浙江供電。

4個月前,廣德供電與宜興供電啟用皖蘇跨省聯絡線進行轉供電,實現了安徽首次通過10千伏配網向江蘇供電。

跨省電網的“互濟互保、互聯互通、互供互備”,讓廣德與兄弟縣市更加親密無間。新杭中心供電所所長馬非飛說:“這一做法,打破了原有的供電壁壘,兩地邊遠地區實現了‘不停電、少停電’的目標,也讓當地企業和居民用上了放心電。”

對於宣城市而言,“我與長三角”的親密無間,不僅體現在長三角能源一體化戰略合作的落地落實,更多地折射在一個又一個具體而生動的個體身上。

宣城明佳羽絨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南是浙江杭州人,也是一名新宣城人。6年前,他從杭州蕭山帶著團隊落戶“宣城·新塘羽絨產業園”。

這個產業園,被稱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業合作的典范樣本”,由杭州蕭山區新塘街道與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區合作共建,全國近一半的羽絨原料、羽絨制品、羽絨產能均出自這裡。

李建南看准了發展機遇,卻苦於“雙城生活”的奔波。

2020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鐵通車運行,杭州到宣城不再是209公裡的距離、2個半小時的車程,而是標准的“一小時生活圈”。

宣城的長三角一體化故事:從“我與長三角”到

商合杭高鐵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李孟群攝

李建南和園區的杭州老鄉們喜出望外,回家也就是“一步之遙”。他們不再糾結異地之苦,而是計劃怎麼把總部搬過來、把人才引過來。

李建南的“雙城生活”有了質的改變,宣城與長三角的親密合作,還在繼續延伸。

今年3月5日,宣城市全面開通了長三角地區跨省戶口網上遷移業務,宣城、上海、浙江、江蘇戶籍的居民在長三角區域內跨省遷移戶口時,在遷入地公安派出所即可申請辦理。

來自江蘇鎮江的新娘楊勤辦完了中午的喜宴,便去宣城市公安局宣州分局狸橋派出所辦理戶口遷移手續,“還以為要來來回回折騰好幾趟,沒想到當天就落戶宣城了,省時省力還省心。”

宣城與長三角的親密不止於此。

近年來,宣城與上海互發全國首張異地辦理營業執照,在長三角地區實現電子駕駛証、行駛証互認,聯合南通市、嘉興市、湖州市、蕪湖市實施公共資源交易一體高質量發展CA互認,開展跨平台、跨地區電子招投標活動……

“我們長三角”,親上加親

從“我與長三角”,到“我們長三角”,作為安徽唯一毗鄰蘇浙兩省的城市,宣城東向“融長”之路越走越寬。

2018年6月1日,宣城加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路向東,成為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員、杭州都市圈觀察員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五個區塊鏈接”全覆蓋市。

宣城的長三角一體化故事:從“我與長三角”到

G60科創走廊長三角“一網通辦”綜合服務窗口。葉競文攝

“我們長三角”實至名歸。宣城市80%以上的省外投資項目來自滬蘇浙區域。今年前7個月,新建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297個,其中長三角投資項目數佔比達86.5%。

尤其是去年以來,宣城與長三角親上加親,滬蘇浙皖“四手”聯彈,規劃建設的“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快速推進。

宣城市委書記孔曉宏說:“合作區不僅是宣城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號工程’,更是建設現代化美好宣城的重要組成和安徽主戰場。”

“一號工程”,不負眾望。“一地六縣”宣城區域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03個,總投資240.2億元。

宣城已與無錫、常州、湖州及上海光明集團,在交通運輸、生態環保、市場監管、數字長三角等18個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專項合作機制,簽訂了37個合作協議。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wxf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