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也萍女儿来甬查阅“红色情书”:见证母亲和

  中国宁波网记者张昊 实习生沈晨晨 镇海区委报道组 倪寅初 文/摄

  “林勃烈士写给我母亲的这封书信,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是非常珍贵的记忆。”今天,余也萍女儿丁�M专程来到镇海区档案馆、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等地查阅书信档案资料。

  “我在上海看到有关林勃烈士书信的报道,又惊讶又激动,非常想来看看原信。”丁�M说。

  档案柜徐徐移开,档案馆员鲁小波陪着丁�M走到编号27的档案架边,轻轻取出“革命烈士资料——林勃烈士卷宗”。

  

余也萍女儿来甬查阅“红色情书”:见证母亲和



  (余也萍女儿丁�M来到镇海区档案馆查阅原信。张昊摄)

  戴上白手套,丁�M推了一推老花镜,全神贯注地展读信件。

  “萍,不知是什么的牵连,在这样的工作繁冗中,我还时刻惦念着你……”林勃烈士笔触的深情似乎在泛黄的纸页复苏,在80年后再一次扣动人的心弦。

  “母亲的回忆录她提到过这样一封信,但是我不知道它的内容,更从来不曾设想它还能完好地保存至今。”丁�M说,这封信可能是上世纪80年代镇海党史办的同志在征集党史资料中由其母亲提供的,但她也不清楚是何年何人移交的。

  丁�M讲述说,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母亲在慈溪投身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因地下党员的身份暴露,被组织秘密调动到相邻的镇海�势置窠坦莸氖┙掏殴ぷ鳌�

  �势质钦蚝O厣奖钡浇�南的必经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施教团名义上是国民政府派驻的机构,其实是中共镇海县委在�势挚�展地下工作的组织。1940年,组织调林勃到施教团工作,两人得以相识。他们两人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信仰,一起进行抗日宣传、街头演讲、出墙报、贴标语,�势置裰诳谷站韧龌疃�如火如荼地展开。

  

余也萍女儿来甬查阅“红色情书”:见证母亲和



  (林勃烈士书信的信封。)

  林勃烈士信里写道:“在近几天曾和阿小的谈吐中,我隐约地知道了你同样在想念着我,并似乎在埋怨我这一次默默地走了。”丁�M说,信中的“曾”是曾翠玉,阿小是徐卫萍。

  余也萍曾在回忆录中写到过她们:“当时我们感情较好的同志和群众以结拜兄妹的形式加强联系,老大李平,老二林勃,阿三是我,阿四曾翠玉……阿小徐卫萍”,“在这些妇女积极分子中,我们发展了三名共产党员,即曾翠玉、徐卫萍、还有一个农民妇女……”曾翠玉从家里观察敌人的举动,为组织递送情报,徐卫萍从家里悄悄拿来大米支援革命。

  1941年4月,宁波、镇海相继沦陷,�势忠步�成为敌人的重要据点。中共镇海县委指示在�势止ぷ鞯牡叵碌吃比�部撤退,以假家庭、假夫妻名义分散隐蔽。余也萍和林勃也扮作一对假夫妻,寄住在县委贾德裕夫妇家。隐蔽不久,县委就下达指示,要组织地下党员在三北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在艰苦的环境下,林勃拿起武器战斗,穿草鞋,爬山路,乐观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余也萍,在生死与共的斗争中,他们的感情逐渐升华。

  这封林勃烈士在牺牲前写的最后一封书信,是这份革命情谊最好的见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要保存这样的一封信太不容易了。”丁�M说。

  余也萍曾回忆道:“每逢党的生日,我总要取出林勃烈士遗像来。这是一张一寸大的照片,我曾怀着它上了四明山,乃至辽阔的北方战场。由于长期的战争环境,行军时淋雨涉水,这张照片沾湿了又晒干,晒干了又打湿,不知有多少次了,现在已经泛黄,只留下残存的眉目,但我还是非常珍惜它。”

  丁�M激动地说:“八十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看到了这封写给母亲的信。从这沉甸甸的信上,想见母亲对林勃烈士的感情是深挚的。”

  “在战斗中,母亲当时听到林勃烈士牺牲的噩耗,又收到了这封最后的书信,悲痛欲绝。我不知道母亲在经历风霜雨雪无比漫长的行军、无数次枪林弹雨的的战斗,是如何悉心保存、让它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的。她对烈士遗像和书信的精心守护,不仅是因为它们记忆着她的青春往事,更因为它们寄托了她壮丽的人生理想,见证着母亲以及革命先辈对党的革命事业无比坚贞的赤诚初心。”

  早前报道:尘封30多年的烈士情书首次公布 诉说80年前一段"红色情缘"

  林勃烈士"红色情书"报道反响强烈:情真意切 家国情怀!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yds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