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东方波尔多:烟台被质疑以酒庄为名圈地

  业内质疑部分企业在烟台以酒庄为名圈地

  6月12日上午,经过简短的开幕式后,第八届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在山东省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冷清。”兴冲冲前来参展的北京一家红酒商人李先生感觉到十分失落,“还是第一次看到观众这么少,也没见到哪家大牌的国际葡萄酒品牌来参展。”

  记者注意到,去年还开放了3个展馆的博览会,今年只开放了B馆,展位比去年少了200多个,参展的企业也大都是烟台当地的葡萄酒企业,几乎没见到国外的葡萄酒品牌参展。

  作为1987年10月被国际葡萄葡萄酒组织正式宣布的亚洲唯一“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冷清的场面,显然让烟台一直精心打造的这张名片逊色了不少。

  烟台的尴尬

  烟台与法国的波尔多地区处于同一纬度,海洋性气候和优质的土壤条件极适于酿酒葡萄的种植,素有“东方波尔多”之称。

  “国际葡萄酒城”是烟台市的城市名片。烟台市为经营好这笔得来不易的无形资产煞费苦心。其目的就是将烟台打造成“东方波尔多”,最终与世界闻名的葡萄酒王国法国波尔多地区一比高低。

  近年来,烟台在席卷全国的“干红”催生下,当地众多的白酒厂、葡萄榨汁厂,纷纷转产葡萄酒,一时间,烟台似乎成了葡萄酒的世界。

  烟台近年来也吸引了国内外一批企业前来办厂。烟台市对外的宣传资料称,目前除百年张裕外,已有中粮长城、天津王朝、新天国际、华东百利、香格里拉、菲律宾康达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企业进驻,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大型酒庄有卡斯特、君顶等十多处,全市葡萄酒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全市葡萄酒生产企业达到152户,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实现产量33.14万千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29亿元、利润29.3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8.13%、53.48%和66.88%。

  按照这个规模,烟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葡萄酒主产区之一。但在葡萄酒专家宋新宇看来,“规模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文化”。

  “酒企多了,酒庄多了,并不能代表酒文化的发展。与国外同行相比,我们的酒文化过于浅显,过于利益化。”在宋新宇看来,冷清的博览会就说明了差距。

  在谈到如何将烟台建成“东方波尔多”时,烟台市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说,把烟台建成中国的波尔多是件好事,但运作起来难度很大。

  “烟台的葡萄与葡萄酒的产业旅游显然还处于初级的开发阶段。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酒庄、酒堡很少,也没有真正形成互动互联的葡萄酒旅游产业链。”上述官员坦承,“国际葡萄酒城”的称谓也只停留在烟台的“城市名片”上。

  “名片也没打造好”

  实际上,烟台的这张“葡萄酒城”的名片并没有那么明显。

  在烟台第一海水浴场边上的国际会展馆广场入口处,一座类似雕塑的建筑立在那里,静静地俯视着这一切。建筑最上面是三个巨大的字母:OIV。这是“国际葡萄酒城”城徽,呈古铜色,已在烟台立了近30年。

  离此不远,是位于张裕公司旧址院内的张裕葡萄酒博物馆。该馆主要由百年地下酒窖和展厅两部分组成。大酒窖深七米,建于1894年,1903年完工,历时11年,为当时亚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窖。

  烟台市政府对外公开的宣传资料称,烟台葡萄酒企业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7件、山东省名牌产品10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8件。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3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烟台的张裕、威龙两个葡萄酒品牌再次成功入选,其品牌价值分别达到66.94亿元、24.55亿元。

  为解决葡萄酒灌装企业占比较大的问题,去年烟台市开展了“酒庄建设突破年”活动,以蓬莱葡萄酒庄产业集群、莱山院格庄瀑拉谷酒庄群、栖霞桃村楚留河酒庄群、招远将军岭酒庄四大板块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发展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去年,莱山院格庄酒庄群开工建设酒庄9个;栖霞桃村酒庄群新完工酒庄2个,在建9个;总投资60亿元的张裕工业园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投资36亿元,4000亩酿酒葡萄种植和厂房框架施工已经结束。目前全市在建和已建成的酒庄总数达到50个。

  目前,烟台张裕卡斯特、中粮君顶、瑞事临、伊斯顿、海阳金鼎等一批风格迥异的酒庄纷纷崛起。从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到葡萄酒文化休闲,不仅延长了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链,也使酒庄旅游渐成规模。今年,烟台市葡萄酒产业又被山东省旅游局列为“葡萄海岸酒庄休闲群”(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地市)进行建设。

  “这些显然不能与波尔多去比较。”让业内人士感到沮丧的是,“一些企业名义上是做酒庄,实际上是在圈地做房地产。”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ypf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