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noDB中默认支持的索引结构为 B+ 树,B+ 树索引可以使用到范围查找,同时是按照顺序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存储,因此很容易对数据进行排序操作,在联合索引中也可以利用部分索引键进行查询 。
而对于Hash索引则只能满足 =,<>,in查询,不能使用范围查询, 而且数据的存储是没有顺序的。MySQL 默认使用 B+ 树作为索引,因为 B+ 树有着 Hash 索引没有的优点,那么为什么还需要自适应 Hash 索引呢?
这是因为B+树的查找次数,取决于B+树的高度,在生产环境中,B+树的高度一般为3-4层,故需要3-4次查询。而 Hash 索引在进行数据检索的时候效率非常高,通常只需要 O(1) 的复杂度,也就是一次就可以完成数据的检索。虽然 Hash 索引的使用场景有很多限制,但是优点也很明显。InnoDB存储引擎会监控对表上各索引页的查询,如果观察到hash索引可以提升速度,则建立hash索引,称之为自适应hash索引(Adaptive Hash Index,AHI)。
注意,这里的自适应指的是不需要人工来指定,系统会根据情况自动完成。
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用自适应 Hash 索引呢?如果某个数据经常被访问,当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就会将这个数据页的地址存放到 Hash 表中。这样下次查询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找到这个页面的所在位置。值得注意的是,hash索引只能用于= ,in的查询,对于其他的查询类型,如范围匹配等是不能使用hash索引的。而且自适应 Hash 索引只保存热数据(经常被使用到的数据),并非全表数据。因此数据量并不会很大,因此自适应 Hash 也是存放到缓冲池中,这样也进一步提升了查找效率。
异步IO为了提高磁盘的操作性能,在InnoDB存储引擎中使用异步非阻塞AIO的方式来操作磁盘。
与AIO对应的是Sync IO,如果是同步IO操作,则每进行一次IO操作,需要等待此次操作结束后才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操作。但是如果用户发出的是一条索引扫描的查询,那么这条SQL查询语句可能需要扫描多个索引页,也就是需要进行多次的IO操作。每扫描一个页并等待其完成之后,再进行下一次扫描,这是没有必要的。
用户可以在发出一个IO请求后立即再发出另一个IO请求,当全部的IO请求发送完毕后,等待所有的IO操作完成,这就是AIO。
redo log
redo log叫做重做日志,是用来实现事务的持久性。该日志文件由两部分组成:重做日志缓冲(redo log buffer)以及重做日志文件(redo log),前者是在内存中,后者在磁盘中。当事务提交之后会把所有修改信息都会存到该日志中, 用于在刷新脏页到磁盘时,发生错误时, 进行数据恢复使用。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balance from bank where; -- 生成 重做日志 balance=8000 update bank set balance = balance - 2000; -- 生成 重做日志 account=2000 update finance set account = account + 2000; commit;mysql 为了提升性能不会把每次的修改都实时同步到磁盘,而是会先存到Buffer Pool(缓冲池)里头,把这个当作缓存来用。然后使用后台线程将缓存池刷新到磁盘。
当在执行刷新时,宕机或者断电,可能会丢失部分数据。所以引入了redo log来记录已成功提交事务的修改信息,并且在事务提交时会把redo log持久化到磁盘,系统重启之后在读取redo log恢复最新数据。
简单来说 , redo log是用来恢复数据的 用于保障,已提交事务的持久化特性 ;
undo log
undo log 叫做回滚日志,用于记录数据被修改前的信息。他正好跟前面所说的重做日志所记录的相反,重做日志记录数据被修改后的信息。undo log主要记录的是数据的逻辑变化,为了在发生错误时回滚之前的操作,需要将之前的操作都记录下来,然后在发生错误时才可以回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