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笔记-中台战略思考

2018往前推几年,阿里的庞大的业务系统支撑摸索出一套方案,在这年宣扬出自己“大中台小前台”的战略方案,以阿里的企业影响力和技术先驱力,自然深深的影响一大批企业尤其是技术管理者。由技术架构演化的大中台小前台架构,使得很多技术管理者纷纷跟进,似乎以不整出一套中台出来就脱离了技术的前沿。

 

在这里解释下,何为前台,何为中台。 

 

前台,是指直接面向用户群体的业务部门。而中台,则是面向前台的,对前台提供支撑的聚合平台,例如底层技术,数据等。大中台小前台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强化资源和能力整合,节省细分下业务部门之间的重复造轮子时间,直接为业务部门提供支持”。或者可以更加简单粗暴的来说:“几个庞大有力的服务部门支撑内部的业务部门去服务外部的客户”。

 

那么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简单思考,得出以下几点。

1.组织更扁平性,可以极大程度下解决各个业务部门能力差异造成的服务支撑不足,让最前端的业务部门轻兵上阵,极大的减少沟通和管理成本,用最小规模化的组织架构完成更多的可能。

2.服务可重用性,避免多个业务部门重复造轮子,可以极大的省下大规模业务部门分散下的重复人力成本。

3.服务可创新性,当服务能提供更高的价值,意味着就能更追求精细化的运营,因此对服务部门的劳动力要求降低,创新型要求增加。

4.战略敢试错性,聚合的资源和能力保留且可复用,更多的战略方案实施仅仅需要小规模团队在最前端进行。

 

那么好处都看完了,接下来思考下,为何很多企业纷纷在这上面栽了跟头。

 

所有的战略调整,往往都是一次革命,一次组织架构的革命,一次技术架构的革命。这其中,必然牵涉到人员的变动,技术的重构,一切都是时间和金钱的堆积,不是对业务的暂缓,就是精力和金钱的消耗剧增。而事后的收益,是否有付出成本之多,这笔帐可得好好算算。

 

其次,在中台和前台的对接场中,不乏存在以下问题,一些极难控制的技术和人力的双重难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往往会导致实际效果的偏差,甚至整体的崩盘。

1.中台是否真正了解前台的需求。

2.模糊的职责匹配导致双方互相踢皮球。

3.中台的沟通机制和服务是否能让前台满意对接。

4.中台的通用是否在变化中快速升级和应对。

5.双方利益分歧是否能妥善处理。

 

所以,在是否跻身中台战场这件事情上,还得切合实际的去考虑问题,是否有足够的把握能控制,是否有足够的资源能调配,是否有足够的后继优势能弥补,才是重中之重。大中台虽好,但也要适时而入。

 

思考自:新项目研发,技术架构模块拆分,选择中台概念细分拆分部署导致维护成本加大,仔细思考成本和收益收被暂时劝退,更细分的服务拆分暂停。由此转向选择聚合中台,通用能力在具有大规模扩张前再拆分。

 

浅海笔记-中台战略思考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ywx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