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中的数据结构

1. 底层数据结构, 与Redis Value Type之间的关系

对于Redis的使用者来说, Redis作为Key-Value型的内存数据库, 其Value有多种类型.

String

Hash

List

Set

ZSet

这些Value的类型, 只是"Redis的用户认为的, Value存储数据的方式". 而在具体实现上, 各个Type的Value到底如何存储, 这对于Redis的使用者来说是不公开的.

举个粟子: 使用下面的命令创建一个Key-Value

$ SET "Hello" "World"

对于Redis的使用者来说, Hello这个Key, 对应的Value是String类型, 其值为五个ASCII字符组成的二进制数据. 但具体在底层实现上, 这五个字节是如何存储的, 是不对用户公开的. 即, Value的Type, 只是表象, 具体数据在内存中以何种数据结构存放, 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不必要了解的.

Redis对使用者暴露了五种Value Type, 其底层实现的数据结构有8种, 分别是:

SDS - simple synamic string - 支持自动动态扩容的字节数组

list - 平平无奇的链表

dict - 使用双哈希表实现的, 支持平滑扩容的字典

zskiplist - 附加了后向指针的跳跃表

intset - 用于存储整数数值集合的自有结构

ziplist - 一种实现上类似于TLV, 但比TLV复杂的, 用于存储任意数据的有序序列的数据结构

quicklist - 一种以ziplist作为结点的双链表结构, 实现的非常苟

zipmap - 一种用于在小规模场合使用的轻量级字典结构

而衔接"底层数据结构"与"Value Type"的桥梁的, 则是Redis实现的另外一种数据结构: redisObject. Redis中的Key与Value在表层都是一个redisObject实例, 故该结构有所谓的"类型", 即是ValueType. 对于每一种Value Type类型的redisObject, 其底层至少支持两种不同的底层数据结构来实现. 以应对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 Redis的运行效率, 或内存占用.

2. 底层数据结构 2.1 SDS - simple dynamic string

这是一种用于存储二进制数据的一种结构, 具有动态扩容的特点. 其实现位于src/sds.h与src/sds.c中, 其关键定义如下:

typedef char *sds; /* Note: sdshdr5 is never used, we just access the flags byte directly. * However is here to document the layout of type 5 SDS strings.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5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and 5 msb of string length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8 { uint8_t len; /* used */ uint8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16 { uint16_t len; /* used */ uint16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32 { uint32_t len; /* used */ uint32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64 { uint64_t len; /* used */ uint64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SDS的总体概览如下图:

sds

其中sdshdr是头部, buf是真实存储用户数据的地方. 另外注意, 从命名上能看出来, 这个数据结构除了能存储二进制数据, 显然是用于设计作为字符串使用的, 所以在buf中, 用户数据后总跟着一个\0. 即图中 "数据" + "\0" 是为所谓的buf

SDS有五种不同的头部. 其中sdshdr5实际并未使用到. 所以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头部, 分别如下:

sdshdr

len分别以uint8, uint16, uint32, uint64表示用户数据的长度(不包括末尾的\0)

alloc分别以uint8, uint16, uint32, uint64表示整个SDS, 除过头部与末尾的\0, 剩余的字节数.

flag始终为一字节, 以低三位标示着头部的类型, 高5位未使用.

当在程序中持有一个SDS实例时, 直接持有的是数据区的头指针, 这样做的用意是: 通过这个指针, 向前偏一个字节, 就能取到flag, 通过判断flag低三位的值, 能迅速判断: 头部的类型, 已用字节数, 总字节数, 剩余字节数. 这也是为什么sds类型即是char *指针类型别名的原因.

创建一个SDS实例有三个接口, 分别是:

// 创建一个不含数据的sds: // 头部 3字节 sdshdr8 // 数据区 0字节 // 末尾 \0 占一字节 sds sdsempty(void); // 带数据创建一个sds: // 头部 按initlen的值, 选择最小的头部类型 // 数据区 从入参指针init处开始, 拷贝initlen个字节 // 末尾 \0 占一字节 sds sdsnewlen(const void *init, size_t initlen); // 带数据创建一个sds: // 头部 按strlen(init)的值, 选择最小的头部类型 // 数据区 入参指向的字符串中的所有字符, 不包括末尾 \0 // 末尾 \0 占一字节 sds sdsnew(const char *init);

所有创建sds实例的接口, 都不会额外分配预留内存空间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yzp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