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华人豪门家族盘点:荣 李 郭 霍各领风骚(2)

  7岁那年,霍家遇上浩劫:一场台风骤然间夺走了两个哥哥的生命,几个月后父亲又染病身亡。为了不让剩下的3个孩子重蹈覆辙,霍母带着他们弃舟登岸,住进了当时的“贫民窟”——整间房子只有20平方米,但住着50多人,破旧不堪。在这里,霍英东一家人住了五六年。

  日军侵占香港,霍家的生活再次陷入危机中,霍英东被迫辍学,18岁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在轮船上做火夫,在太古船坞做打铁工,在启德机场做苦力,跟开车师傅做学徒,偷学开车,遭日本人毒打。

  霍英东曾清晰地记着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大年初一,霍家也和所有的水上人家一样歇业过年。霍家虽然穷,但过年过节还是要给小孩子添件新衣裳的,由于在水上过年,所以一般不买鞋子。不过,霍母那天“入乡随俗”,特意买来一双新鞋子,给霍耀容穿上。霍父穿上鞋子,觉得浑身不自在。在街上游来荡去几圈后,霍耀容肚子饿了,就进入一间小食店,他把鞋子一脱,光着双足蹲在板凳上。吃完米粉后双脚落地便回到船上。看见父亲光着双脚回来,霍家几兄妹觉得奇怪,连忙问父亲新鞋子哪里去了?霍父一怔,才发现把鞋子遗落在小食店里,忘了穿回来,一家人于是大笑一番。

  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多份痛苦的打工经历后,霍英东醒悟到自己不适合给别人打工,应该自己创业当老板。于是,他发动亲戚朋友凑钱,开了一间杂货店,经营一些日用杂货,杰出的经商头脑在小店里就已凸显。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凭100元参加战时剩余物资拍卖,出价1.8万元投标买下一批机器,一转手,就赚了2.2万元,做成一宗无本生意。此后,拿着这笔钱,霍英东周旋于物资拍卖场,参加投标,从事物资买卖,并且不时有所斩获。

  与此同时,霍母经营的货运生意红火,驳运生意越做越大。朝鲜战争爆发后,霍英东率领船队冲破美军的海上封锁,将大批急需的物质运到内地。几年下来,赚了一笔大数目。

  年少气盛的霍英东也做过一笔失败的生意:他听说有人高价收购“海人草”,又听说东沙群岛中一带有大量的“海人草”繁殖,于是,他带上80名雇工坐上柴油机船就驶向茫茫大海。在岛上,他过着鲁滨逊式的生活,差点丧命。但历经千难万苦满载着“海人草”回到香港后,他却发现这种草已经根本不值钱了……

霍英东家族

  房地产起家的富豪

  30岁那年,霍英东已经积蓄了丰厚的财产。此时,他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业,决定把自己的资金全部押在地产上,大干一场。结果,在短短一年间,他就赚了超过600万。在这几年里,聪明的霍英东首创了“分期付款”和“卖楼花”,并制订出大厦的公共契约,这些招数如今已成为全世界地产行业通行的惯常做法。

  20世纪60年代初期,霍英东的财产已数以千万港元计,跻身于香港的超级富豪之列。成为巨富后,霍英东朴素的生活习惯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最初做地产生意时,霍生一般是去帮衬横街窄巷的小店铺,花十来二十元叫师傅做一双皮鞋。但他不喜欢皮鞋的后沿太硬,所以平时总喜欢用脚踩着后沿,把皮鞋当拖鞋穿。在家这样,在公司亦是这样。我还记得他那时喜欢买香港制造的伊人牌衬衫,那是很普通的一种衬衫,不是什么名牌。”谈起霍英东50年代的生活,霍氏集团一位老职员这样说。“至于饮食,他特别偏爱粟米和芋头,这种饮食习惯一直都没有改变。”

  20世纪50年代经营地产时,霍英东偶尔亦到酒吧、夜总会等一些风月场所消遣。霍英东舞跳得很好,他跳舞的功底就是在那个时候练就的。直到后来,孩子长大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他才与那些风月场所绝迹,而转到另外一种场所——私人性质的男人俱乐部活动,在那里与一些商界朋友打麻将、打“十三张”玩乐。

  爱国资本家投资内地

  1967年,香港经历地产低潮,霍英东开始逐步退出房地产业。与此同时,他与北京方面走得更近。1962年起,他开始与内地合作海沙生意外,到了70年代初又与内地合作石油生意。1978年开始,霍英东率先进入内地,兴建了内地第一间中外合作兴建的酒店和第一家高尔夫球场。此后,他又参与兴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早开业的第一家大型合资酒店:广州白天鹅宾馆。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zjdx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