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和堆

当声明值类型时,内存会在栈(先进后出)上分配相应的空间,栈会在负责跟踪应用程序的过程中判断是否有运行内存需要。当声明引用类型时,.NET会在栈中创建一个指针,而实际的对象将会存储到一个叫做“堆”的内存区域中。“堆”不会追踪运行内存,它只是能够被随时访问到的一堆对象而已。不同于栈(用于静态内存的分配),堆用于动态内存的分配。当执行控制语句开始离开方法体,这时所有在栈上为变量所分配的内存空间都会被清除。换句话说,在上面的示例中所有与int类型相关的变量将会按照“LIFO”后进先出的方式从栈中一个一个地出栈。堆中的内存块将会由垃圾回收器稍候进行清理。

栈是为执行线程留出的内存空间。当函数被调用的时候,栈顶为局部变量和一些 bookkeeping 数据预留块。当函数执行完毕,块就没有用了,可能在下次的函数调用的时候再被使用。栈通常用后进先出(LIFO)的方式预留空间;因此最近的保留块(reserved block)通常最先被释放。这么做可以使跟踪堆栈变的简单;从栈中释放块(free block)只不过是指针的偏移而已。对栈而言,栈中的新加数据项放在其他数据的顶部,移除时你也只能移除最顶部的数据(不能越位获取)。

堆(heap)是为动态分配预留的内存空间。和栈不一样,从堆上分配和重新分配块没有固定模式;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分配和释放它。这样使得跟踪哪部分堆已经被分配和被释放变的异常复杂;有许多定制的堆分配策略用来为不同的使用模式下调整堆的性能。对堆而言,数据项位置没有固定的顺序。你可以以任何顺序插入和删除,因为他们没有“顶部”数据这一概念。

基元数据类型并不复杂,他们仅仅保存像 ‘int i = 0’这样的值。对象数据类型就复杂了,他们引用其他对象或其他基元数据类型。换句话说,他们保存其他多个值的引用并且这些值必须一一地存储在内存中。对象类型需要的是动态内存而基元类型需要静态内存。如果需求是动态内存的话,那么它将会在堆上为其分配内存,相反,则会在栈上为其分配。

栈和堆

每一个线程都有一个栈,但是每一个应用程序通常都只有一个堆(尽管为不同类型分配内存使用多个堆的情况也是有的)。

1. 当线程创建的时候,操作系统(OS)为每一个系统级(system-level)的线程分配栈。通常情况下,操作系统通过调用语言的运行时(runtime)去为应用程序分配堆。 2. 栈附属于线程,因此当线程结束时栈被回收。堆通常通过运行时在应用程序启动时被分配,当应用程序(进程)退出时被回收。 3. 当线程被创建的时候,设置栈的大小。在应用程序启动的时候,设置堆的大小,但是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扩展(分配器向操作系统申请更多的内存)。 4. 栈比堆要快,因为它存取模式使它可以轻松的分配和重新分配内存(指针/整型只是进行简单的递增或者递减运算),然而堆在分配和释放的时候有更多的复杂的 bookkeeping 参与。另外,在栈上的每个字节频繁的被复用也就意味着它可能映射到处理器缓存中,所以很快(译者注:局部性原理)。

堆和栈是一个统称,可以有很多的实现方式。计算机程序通常有一个栈叫做调用栈,用来存储当前函数调用相关的信息(比如:主调函数的地址,局部变量),因为函数调用之后需要返回给主调函数。栈通过扩展和收缩来承载信息。实际上,程序不是由运行时来控制的,它由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甚至是系统架构来决定。堆是在任何内存中动态和随机分配的(内存的)统称;也就是无序的。内存通常由操作系统分配,通过应用程序调用 API 接口去实现分配。在管理动态分配内存上会有一些额外的开销,不过这由操作系统来处理。

调用栈是一个低层次的概念,就程序而言,它和“作用范围”没什么关系。如果你反汇编一些代码,你就会看到指针引用堆栈部分。就高级语言而言,语言有它自己的范围规则。一旦函数返回,函数中的局部变量会直接直接释放。你的编程语言就是依据这个工作的。

  在堆中,也很难去定义。作用范围是由操作系统限定的,但是你的编程语言可能增加它自己的一些规则,去限定堆在应用程序中的范围。体系架构和操作系统是使用虚拟地址的,然后由处理器翻译到实际的物理地址中,还有页面错误等等。它们记录那个页面属于那个应用程序。不过你不用关心这些,因为你仅仅在你的编程语言中分配和释放内存,和一些错误检查(出现分配失败和释放失败的原因)。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zjdx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