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是一个提供硬件抽象层、磁盘及文件系统控制、多任务等功能的系统软件,一个内核不是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Linux的核心,通常在根目录下,一个叫vmlinuz的文件。我们用这个文件来控制我们的整台PC,包括周边设备和软硬磁盘机、CD-ROM、声卡等。简单地说,核心就是操作系统本身。
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讲,操作系统的内核提供了一个与计算机硬件等价的扩展或虚拟的计算平台。它抽象了许多硬件细节,程序可以以某种统一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而程序员则可以避开许多硬件细节。从另一个角度讲,普通用户则把操作系统看成是一个资源管理者,在它的帮助下,用户可以以某种易于理解的方式组织自己的数据,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和其他人共享资源。
Linux以统一的方式支持多任务,而这种方式对用户进程是透明的,每一个进程运行起来就好象只有它一个进程在计算机上运行一样,独占内存和其它的硬件资源,而实际上,内核在并发地运行几个进程,并且能够让几个进程公平合理地使用硬件资源,也能使各进程之间互不干扰安全地运行。
Linux操作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
1.用户进程—用户应用程序是运行在Linux操作系统最高层的一个庞大的软件集合, 当一个用户程序在操作系统之上运行时,它成为操作系统中的一个进程。
2. 系统调用接口— 在应用程序中,可通过系统调用来调用操作系统内核中特定的过程,以实现特定的服务。例如,在程序中安排一条创建进程的系统调用,则操作系统内核便会为之创建一个新进程。
系统调用本身也是由若干条指令构成的过程。但它与一般的过程不同,主要区别是:系统调用是运行在内核态(或叫系统态),而一般过程是运行在用户态。在Linux中,系统调用是内核代码的一部分。
3. Linux内核— 内核是操作系统的灵魂,它负责管理磁盘上的文件、内存,负责启动并运行程序,负责从网络上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等等。简言之,内核实际是抽象的资源操作到具体硬件操作细节之间的接口。
4. 硬件—这个子系统包括了Linux安装时需要的所有可能的物理设备。例如,CPU、 内存、硬盘、网络硬件等等。
上面的这种划分把整个Linux操作系统分为四个层次。把用户进程也纳入操作系统的范围内是因为用户进程的运行和操作系统密切相关,而系统调用接口可以说是操作系统内核的扩充,硬件则是操作系统内核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这四个层次的依赖关系表现为:上层依赖下层。
嵌入式linux系统有三个部分:bootloader,zImage,文件系统。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看,bootloader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加载内核镜像,分为stage1,stage2,stage1完成基本硬件初始化、为stage2准备内存空间、复制stage2到内存空间、设置堆栈指针、跳转到stage2;在stage2中完成初始化本阶段用到的硬件设备、检测系统的内存映射、加载内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统、设置内核启动参数、调用内核。
linux由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组成,最上面是用户(或应用程序)空间。这是用户应用程序执行的地方。用户空间之下是内核空间,Linux 内核正是位于这里。
GNU C Library (glibc)也在这里。它提供了连接内核的系统调用接口,还提供了在用户空间应用程序和内核之间进行转换的机制。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内核和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使用的是不同的保护地址空间。每个用户空间的进程都使用自己的虚拟地址空间,而内核则占用单独的地址空间。
Linux 内核可以进一步划分成 3 层。最上面是系统调用接口,它实现了一些基本的功能,例如 read 和 write。系统调用接口之下是内核代码,可以更精确地定义为独立于体系结构的内核代码。这些代码是 Linux 所支持的所有处理器体系结构所通用的。在这些代码之下是依赖于体系结构的代码,构成了通常称为 BSP(Board Support Package)的部分。这些代码用作给定体系结构的处理器和特定于平台的代码。
Linux 内核实现了很多重要的体系结构属性。在或高或低的层次上,内核被划分为多个子系统。Linux 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因为它会将所有这些基本服务都集成到内核中。这与微内核的体系结构不同,后者会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例如通信、I/O、内存和进程管理,更具体的服务都是插入到微内核层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