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季,缅甸的女儿(2)

两年后,缅甸国内局势突变。军人吴奈温发动政变,推翻了议会制政府,缅甸进入军人独裁统治时期。随后,军政府开始对社会各反抗力量进行残酷镇压。

昂山素季一家不仅没有卷入国内的政治漩涡,还受到尼赫鲁的特别关照,被安排住在新德里的印度国大党总部。她清楚地记得,自己是16岁那年在德里火车站初见尼赫鲁。半个多世纪后的2012年,她应邀重返新德里,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在演讲中,昂山素季说:“父亲去世后,尼赫鲁像慈祥的长辈一样照顾我们……1989年尼赫鲁百年诞辰之际,我第一次在家中遭到软禁。正是尼赫鲁写的《发现印度》一书帮我走过了软禁中的艰难岁月。我在书中看到了一个平凡的尼赫鲁,他为了国家无法照顾妻子卡姆拉。因此,当我被释放出门时,我向世人聊起了卡姆拉的奉献精神。”

1964年,昂山素季离开印度,像很多印度上流社会的子弟一样,前往英国求学。她选择了牛津大学“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这是牛津大学非常有特色的跨学科专业,继承了英国古典通识教育的传统,培养出不少政治精英。

在牛津大学期间,昂山素季利用课余时间搜索资料,准备撰写父亲的传记。写作过程中,她被父亲对国家的深厚情感所感染。此外,牛津大学的国际化氛围对昂山素季的影响也很大,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口中,她了解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昂山素季日后回忆说,自己在牛津大学最重要的收获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对人类文明中美好内容的尊敬。她觉得,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将不美好变成美好。这影响了昂山素季对日后长期软禁她的缅甸军政府的看法,对其转变始终抱有希望。

毕业后,昂山素季留校任职。由于吴奈温统治时期,军政府排斥亲西方的势力,她无法回国。1969年,一心想多看看这个世界的昂山素季来到美国纽约,住在一个缅甸籍的联合国官员家中。后来,她努力申请到在联合国总部的工作机会,还成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缅甸人吴丹家中的常客。在联合国总部,她体会到了世界的脉搏。随后几年,她到过不丹外交部任职,还游历了日本等国。

昂山素季接受的西方教育和国际化生活经历使她具备了与父亲不尽相同的政治理念和更为鲜明的个人形象——不主张以暴制暴,而是以强大的内心、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困难。

回国探母

仰光,1988年。“迈克,也许现在说有点晚了,但我从来没有做过公开演讲。”“眼下正是时候,我们会在一旁看着你的。”丈夫亲吻昂山素季的手,鼓励她走上演讲台,并和两个儿子在台下倾听。

这一幕根据昂山素季丈夫的自述改编而成。昂山素季在不丹外交部工作时,和不丹皇室家庭教师、英国人迈克�阿里斯一见钟情。阿里斯在一座雪山下向昂山素季求婚。1972年,两人结为夫妻。谈婚论嫁时,她写信给阿里斯说:“我只要求一件事:万一我的同胞需要我,你要协助我完成他们所赋予我的责任。”

婚后,昂山素季生了两个儿子,和家人在牛津度过了15年平静的生活。但她从未离开政治,曾成立机构,帮助缅甸青年到海外留学,也时常接触流亡海外的缅甸异见者。阿里斯明白,妻子体内流淌着独立运动领袖昂山将军的血液,绝非普通女子。他理解并深爱着妻子,做出了“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的爱情承诺,却不曾料到后来的一切都那么猝不及防。

1988年3月,昂山素季身在缅甸的母亲病危。消息传来,她匆匆告别丈夫和儿子,只身回国探望病榻上的母亲。此时,正逢缅甸爆发全国性民主运动。她目睹了民众走上街头要求结束军政府统治的激情,也看到了民众被军警镇压的惨状。由于她的大哥无心政治,因此很多受害者、退役军官和激进分子得知她回国,就要求“国父的女儿”出面领导民主运动。

民众的鲜血和举国弥漫的恐怖气氛让昂山素季无法再回避,于是她接过了父亲的政治遗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那年8月26日,在仰光瑞德贡大金塔广场上,她对近百万群众进行了第一次公开演讲:“是的,我是曾经居住在国外;是的,我嫁给了一个外国人。但这从未改变我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作为父亲的女儿,我不能对这里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缅甸正在发生危机,我们要争取缅甸的第二次独立。”几十年前,昂山将军在同一个广场上宣布自己将为缅甸独立而战;如今他的女儿站在这里,发誓要为国家民主履行自己的职责。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zszpj.html